长乐上课喝茶辩辩群,长乐学习交流茶话群
最近老是听人提起“长乐上课喝茶辩辩群”,心里还纳闷这是个什么神奇的存在。上课还能喝茶?这组合听起来有点意思。
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我加进去了。群名倒是挺直白,叫“长乐学习交流茶话群”。进去一看,好家伙,还挺热闹。有人在问高数题,底下几条回复正在讨论解题思路;翻过几条,又看到有人分享读书笔记,旁边还有人安利最近喝到的一款不错的花茶。
这氛围,一下子就让我觉着,跟以前待过的那种要么死气沉沉、要么全是灌水闲聊的群不太一样。这里谈学习是认真的,但又不是板着脸那种。就比如,有人对着一道复杂的力学题发愁,拍了张草稿纸的照片上来,马上有人回:“哥们儿,你这图画得有点抽象啊,先喝口茶缓一缓,我们慢慢捋。” 接着,真的有人一步步地写了解题过程拍上来,中间还穿插着讨论用绿茶还是红茶提神效果更好。这种感觉,就像是在图书馆里开了个安静的茶座,学累了就抬头跟邻桌聊两句,松弛有度。
一杯茶的工夫,拉近了距离
我观察了一阵子,渐渐明白了这个“长乐上课喝茶辩辩群”的魅力在哪里。它巧妙地把“学习”这件需要专注的事,和“喝茶”这种放松的活动结合在了一块儿。你别小看这个结合,它无形中给学习这件事,降低了不少心理门槛。
想想看,你要是进一个群,名字就叫“XX学科攻坚克难小组”,压力是不是瞬间就上来了?但在这里,氛围是先从一杯茶开始的。有人会在群里问:“今天泡了点熟普,有人同好吗?”底下就能接上好几句对于茶叶品种、水温的闲聊。聊着聊着,可能就有人把话题引到:“哎,刚才看的那本书里,正好提到茶文化的历史……” 自然而然地,交流就从生活过渡到了知识层面。
这种模式,让请教问题也变得不那么尴尬。你不用硬邦邦地丢出一道题,等着大神降临。你可以先发个“挠头”的表情,说:“被这个问题卡了半小时了,先泡杯茶清醒一下脑子。” 这种带点人情味的开场白,让帮助和解答都显得更随意、更友好。这个“长乐学习交流茶话群”,核心还真就是个交流的地方,只不过交流的内容,既有知识,也有生活。
慢慢地,我也开始在群里活跃起来。遇到拿不准的问题,会习惯性地跑到群里问问;看到有趣的知识点,也乐意分享出去。有时看到别人问的问题正好是我懂的,也会顺手解答一下。这种相互帮助的感觉,确实挺好的。群里时不时还会有些小活动,比如周末约着线上自习,开着视频互相监督,学着学着,有人会举起茶杯对着镜头示意一下,算是“云干杯”了,怪有趣的。
时间久了,我发现自己在这个群里花的时间,比在那些纯娱乐的群要多得多。但奇怪的是,并不觉得是负担。在这里,学习不再是一件必须正襟危坐、孤军奋战的任务,它变成了一种可以分享、可以讨论,甚至可以用来就着一杯茶慢慢“品”的过程。这个“长乐上课喝茶辩辩群”提供了一个挺独特的空间,它告诉我们,努力和放松其实可以不矛盾,它们完全可以和谐地并存,让追求知识的路途,变得没那么枯燥,反而多了一点温度和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