泸州300一晚同城约茶,泸州同城约茶300元一夜
最近在本地论坛上看到个挺火的话题——“泸州300一晚同城约茶”,刷到好几次。有朋友开玩笑问这是不是新开的茶楼促销,也有人神神秘秘地转发给熟人。说真的,刚开始我也纳闷,这年头怎么连喝茶都要专门标注价格和时段了?
当“约茶”变了味儿
记得小时候的泸州,约茶就是江边茶馆摆龙门阵,叁五块钱能坐一下午。现在突然冒出个“300一晚”,总觉得哪里不对劲。上周打车听见司机师傅闲聊,说老城区有些公寓楼半夜总有不认识的人进出,门口贴着“茶道养生”的招牌,可连个茶叶罐都看不见。
我有个在派出所工作的远房表哥说过,现在很多暗语就跟变色龙似的。明明写着“同城约茶”,实际可能压根不是那么回事。特别是深夜时段的高价消费,经常打着茶艺、按摩的幌子,其实在搞灰色交易。他们最近还端掉个窝点,前台真摆着套功夫茶具,可抽屉里全是避孕套。
说起来挺可惜的。泸州本来就是产好茶的地方,纳溪特早茶、乌龙茶都挺有名。现在被这些人搞得,正经约朋友喝茶都得解释半天“真是去喝茶”。有些茶馆老板也抱怨,总遇到试探着问“有没有特殊服务”的顾客,把正常生意都搅乱了。
价格背后的猫腻
仔细想想,正常喝茶哪需要明确标“300元一夜”?泸州稍微上档次的茶楼,一壶特级竹叶青也就百来块,能续水喝到打烊。这种固定时长的高价套餐,明显不符合常规消费逻辑。就像河边那家开了二十年的老茶馆,老板从来只按壶收费,你要愿意坐通宵,他还免费送盘瓜子。
更可疑的是总强调“同城”。正常社交软件约茶聊天的,谁会在意是不是同城?这分明是给线下交易铺路。我同事上周相亲遇到奇葩,对方直接说知道有个“泸州同城约茶300元一夜”的地方,吓得她赶紧找借口溜了。
其实这类暗语在全国都不新鲜。去年成都查处过类似的“茶艺工作室”,打着“商务伴游”的旗号提供色情服务。套路都差不多,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暧昧信息,再用行业黑话对接,最后引导到临时租赁的场所交易。
现在有些灰色产业特别会钻空子。他们发现直接发露骨信息容易被封号,就改用这种模棱两可的表述。既能让目标群体心领神会,又能假装成正常商业广告。要不是亲眼见过被查处的案例,我都想不到“约茶”还能衍生出这种操作。
所以下次再看到类似信息,可得多个心眼。正经的茶艺体验、朋友小聚,不会用这种让人浮想联翩的表述。要是真遇到可疑情况,举报按钮该按就得按。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,被这些乌烟瘴气的东西坏了名声。
话说回来,这周末倒真想约几个朋友去正经茶楼坐坐。就江阳中路那家,玻璃杯泡着清明前的毛峰,能看见茶叶一根根立起来那种。至于什么“300元一夜”的噱头,还是留给有关部门去处理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