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封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汴梁城叁百元的情缘
这事儿还得从老城区那家烩面馆说起。那天傍晚我刚坐下,就听见隔壁桌两个大姐在唠嗑。“现在这世道,叁百块能干啥?”穿花衬衫的掰着指头算,“够买叁张电影票,再加两杯奶茶。”
穿蓝褂子的大姐突然压低声音:“要说咱开封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西司广场那儿每晚都有相亲角...”她竹筒倒豆子似的说着,我舀汤的勺子停在了半空。
夜市灯影里的缘分
开封的夜晚总飘着炒凉粉的香气。我溜达到西司广场,果然看见树底下聚着好些人。有个戴眼镜的小伙子正挠头:“阿姨,我月薪五千...”对面的大妈立刻摆手:“那你在郑州有房不?”人群哄笑起来,惊飞了槐树上的麻雀。
转角遇见卖糖画的李爷爷,他边画龙边说:“现在年轻人处对象跟做买卖似的。要我说啊,汴梁城叁百元的情缘,够带姑娘去吃六回夜市呢!”糖浆在他手里变成展翅的凤凰,“从前我老伴儿,就是我用叁斤粮票换的喜糖追来的。”
鼓楼街的下午茶
周末我特意去了趟鼓楼街。咖啡馆里遇见个梳马尾的姑娘,她咬着吸管笑:“上周相亲那人非要础础,连十五块的泡芙都掰半儿。”窗外飘起细雨,她把剩下的泡芙推过来,“其实开封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不就是下雨天愿意分你半把伞么?”
柜台后的老板突然插话:“上个月有对小年轻在我这儿拼桌,现在天天来喝双人套餐。”他擦着杯子笑,“二十八块的双人茶饮,比啥奢侈品不强?”
书店老板老周是另一个活例证。他推推老花镜说见过太多汴梁城叁百元的情缘——大学生共用耳机听《东京梦华录》,打工仔给女朋友挑十元叁本的旧书。最绝的是有对中年男女,每周叁都在哲学区碰头,各自读半天书,临走前交换书签。
铁塔公园的脚步声
清晨的铁塔公园,露水还没干。穿运动鞋的夫妻每天准时出现,丈夫总是多带件外套。“结婚二十年了,”妻子系着鞋带,“那会儿他请我逛龙亭,门票才五毛。”现在他们女儿都上大学了,两人还保持着散步的习惯。
扫落叶的清洁工阿姨跟我搭话:“现在小年轻动不动要车要房,我们那代人在开封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是两人合吃一碗擀面皮都觉着香。”她说着指向长椅上一对白发老人,“瞧见没?那老大爷天天给老伴儿读报,比啥不强?”
黄昏时分又路过烩面馆,听见老板在训儿子:“非要学人家买999朵玫瑰!你妈当年就是被我一碗叁块的烩面骗到手的!”炉火映得他脸红红的,而老板娘在柜台后抿嘴笑。或许真正的汴梁城叁百元的情缘,从来不在价钱本身,而在于那份愿意把最后一片牛肉夹给你的心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