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宁附近学生24小时随叫随到电话,伊宁学生随时响应联系电话
最近在伊宁的家长群里,总能看到有人在打听联系方式。昨天王阿姨还着急地问:“有没有靠谱的伊宁附近学生24小时随叫随到电话啊?我家孩子明天期中考试,到现在还有两道数学题没搞明白。”
这话让我想起上个月的表妹。她半夜突然发烧,恰逢叔叔阿姨在外地出差。小姑娘第一个打电话找的不是父母,而是住在隔壁栋的李学长。后来才知道,那位学长就是伊宁学生随时响应联系电话服务队的成员。
随时响应的温暖
说实话,刚开始听说有这个服务时,我心里直犯嘀咕:现在的大学生自己课业都忙不过来,哪还有精力随时帮别人?直到有次在社区服务中心,碰见正在值班的小艾同学。
小艾是伊宁师范大学大叁学生,戴着黑框眼镜,说话总是笑眯眯的。“我们这些留校生啊,周末闲着也是闲着。”她边整理值班表边说,“上次帮一个初一孩子补课,那孩子期中考试进步了二十多名,他妈妈特意送来自己做的烤包子,可香了!”
我好奇地问:“要是半夜突然有事呢?”
“我们排了班次的。”小艾掏出手机给我看排班表,“就像医院值班一样,总有人醒着。有时候是复习考研的师兄,有时候是写论文的师姐。反正——总有人没睡。”
这让我想起小时候住大院的日子。谁家大人加班晚了,邻居阿姨都会主动去看看孩子写作业。没想到这种邻里互助的传统,如今以新的方式延续了下来。
不只是个电话号码
其实这个伊宁附近学生24小时随叫随到电话,早就超出了普通热线的范畴。上周在社区文化站,我目睹了他们组织的“周末趣味课堂”。几个大学生带着孩子们做物理实验,用矿泉水瓶造火箭,把孩子们乐得前仰后合。
负责组织的王同学告诉我:“我们不只是解题机器。有时候孩子打来电话,就是想说说话。父母工作忙,我们成了最好的听众。”
这话让我沉思良久。现代生活的忙碌,让很多家庭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。而这些大学生搭建的,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桥梁,更是情感连接的纽带。
住在新城区的张女士深有体会:“有次我出差,孩子他爸也在外地。晚上十点多孩子肚子疼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打那个伊宁学生随时响应联系电话。两个大学生马上赶到家里,陪着去了医院。”说到这儿,她声音有些哽咽,“要不是他们,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。”
如今在伊宁的街头,偶尔会看见穿着红色马甲的大学生,他们的背影成为这座城市温暖的风景。或许正如社区刘主任说的:“这些年轻人正在用最朴素的方式,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。”
夜幕降临,大学宿舍的灯光次第亮起。那些守在电话旁的年轻身影,正用他们的方式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夜晚。而这样的温暖,还在继续传递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