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冈火车站小巷子,邻近车站小径风貌
那条熟悉的小巷
每次从黄冈火车站出来,我总习惯绕到站旁那条小巷子去走走。这条路啊,跟出站口那条宽敞明亮的大道一比,简直像个害羞的邻居,躲在热闹背后,不言不语的。可你要是愿意多走几步,穿过那道窄窄的入口,嘿,另一个世界就在眼前慢慢铺开了。
巷子不宽,两旁是些有些年头的矮房子,墙面斑斑驳驳的,留着雨水冲刷的痕迹。几户人家门口挂着晾晒的衣裳,在微风里轻轻晃着。午后阳光斜斜地照进来,把青石板路面映得发亮,空气里飘着淡淡的饭菜香,夹杂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。这大概就是最地道的、属于这片土地的味道吧。
巷口有位大爷坐在小马扎上修自行车,手边的搪瓷缸冒着热气。我站在那里看了会儿,他头也不抬地说:“姑娘,等人啊?”我摇摇头,他这才抬起脸,笑眯眯的:“这条老巷子,可比车站年纪还大呢。以前没建新站时,去外地都从这儿过。”他的手没停,熟练地拧着一颗螺丝,“现在嘛,大家都走大路了。”
越往里走,生活的气息就越浓。有位大姐在门前择菜,菜叶子绿油油的,看着就新鲜。她跟我说,家里种的,吃不完就分给邻居。隔壁传来小孩子咿咿呀呀念诗的声音,还有老式收音机里传出的咿咿呀呀的戏曲。这些声音混在一起,竟然不觉得吵,反而让人心里特别踏实。
我不由得想,这条黄冈火车站小巷子,就像是这座城市的一个秘密角落。车站那边,人们来了又走,匆匆忙忙的,每个人都朝着明确的目的地去。而这里呢,时间好像走得特别慢,慢到你可以看清楚每一片叶子的脉络,慢到可以听完邻居家的整段家常。
巷子中段有棵老槐树,枝叶茂密,投下一大片阴凉。树底下摆着几张石凳,磨得光滑发亮,看来是常有人坐的。旁边的墙上爬满了爬山虎,绿茵茵的一片,给这老巷子添了不少生机。邻近车站小径风貌虽然朴素,却自有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。
走到巷尾,视野忽然开阔了些。这里能看到火车站的侧影,现代化的建筑和这条老巷形成有趣的对比。一列火车刚好进站,传来隐约的汽笛声。声音穿过楼房间隙,到达这里时已经变得柔和了许多,像是远处传来的呼唤。
回身望去,巷子静静地躺在夕阳里。修车的大爷开始收拾工具,做饭的人家飘出炒菜的香味。这条邻近车站小径风貌独特的小巷,就像是个温暖的避风港,在快节奏的车站旁边,固执地保留着另一种生活可能。它不争不抢,就这么安静地存在着,等着那些愿意放慢脚步的人来发现。
天色渐晚,我该离开这里了。走出巷口时,又回头看了一眼。巷子深处的灯火一盏盏亮起来,昏黄温暖,像是无数个等着游子归家的眼睛。或许下次经过黄冈火车站,我还会再来这条小巷子走走。它不仅连接着两个不同的空间,更像连接着两种不同的时间——一边是飞驰向前的现在,一边是缓慢流淌的过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