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兴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学院旁小巷品茶时光
东兴女子学院后街喝茶这件事,说来挺有意思的。那天下午我正好路过学院后门,突然想起朋友提起过这条巷子里的茶摊,索性就拐了进去。
巷子不宽,两边是有些年头的居民楼,墙缝里钻出几丛绿萝。还没走到茶摊先闻到味儿了——不是那种高档茶叶店的清香,是带着烟火气的茶香混着蒸点心的热气,莫名让人踏实。
巷子深处的茶香
老板娘正在给紫砂壶里添水,看见我来也不急着招呼,就笑着指了指竹编的小矮凳。这种随意劲儿反而让人舒服,不像有些茶馆,服务员恨不得每五分钟过来问你一次要不要续水。
其实喝茶这事儿吧,关键不在茶叶多贵,而在那份自在。你看旁边那桌女学生,课本还摊在膝盖上,可捧着茶杯说笑的样子,分明是把这儿当成了第二个宿舍。
我要了最普通的茉莉花茶,老板娘拎着长嘴铜壶过来冲泡。热水冲进玻璃杯的瞬间,茉莉花打着旋儿舒展开来,像突然活过来了似的。
说到学院旁小巷品茶时光,最打动人的大概是这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——离校园就隔着一道墙,却完全是另番天地。在这儿既能看见抱着书本匆匆走过的学生,也能遇见摇着蒲扇下棋的老街坊。
茶摊用的是最朴实的白瓷杯,杯沿还有个小缺角。但奇怪的是,用这样的杯子喝茶,反而比那些精致的茶具更让人放松。
斜对面坐着位老教师模样的先生,独自摆弄着茶海上的茶具。他冲茶的动作极慢,每个步骤都像在完成什么仪式。但你看他嘴角带笑的样子,就知道这仪式对他来说是享受,不是负担。
天色渐晚,巷口亮起暖黄的灯。有几个刚下课的女学生结伴而来,熟门熟路地坐在老位置上。她们讨论着课堂上的事,偶尔爆发出一阵轻笑,惊起了屋檐下打盹的猫。
茶凉了又续,续了又凉。我发现这儿的客人都不太着急,有人一杯茶能喝上整个下午。可能这就是小巷茶摊的魔力,它让人忘记看表,忘记接下来还要去哪里。
临走时老板娘正在教两个外国学生认茶叶,比划着说这是"铁观音",那是"正山小种"。看着她们认真模仿发音的样子,我突然觉得,这简陋的茶摊倒成了特别的文化课堂。
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,茶香还沾在衣领上。回头望去,茶摊的灯光在巷子深处明明灭灭,像夜航时远远望见的灯塔。明天这个时候,不知道又会是谁坐在这条巷子里,续写对于东兴女子学院后街喝茶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