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山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车站后方的小街景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8:13:40 来源:原创内容

保山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就像城市另一面的呼吸,带着一种说不清的亲切感。每次从车站出来,我总是不自觉地绕到后面去看看。这里和前方广场的宽敞明亮完全不同,窄窄的通道,两边是些老旧的楼房,墙皮有些剥落,露出里面深浅不一的颜色。几辆叁轮车随意地停在墙角,电线在头顶上交错着,偶尔还能听到不知哪家传来的电视声。

巷口有个卖饵块的大姐,她的三轮车炉子总是冒着热气。看到我经过,她会抬头笑笑,问一句:“回来了?” 那种感觉特别奇妙,明明只是第二次买她的饵块,却像是认识了很久的邻居。她做的饵块软糯适中,酱料是自己调的,咸香里带着一点点酸辣,吃下去整个人都暖和起来。

往巷子里走,有个修鞋的老师傅坐在小马扎上,戴着老花镜,一针一线特别认真。他的摊子很小,工具却摆放得整整齐齐。有次我鞋跟坏了,在他那儿修理,看他慢条斯理地工作,忍不住问他在这儿多久了。他头也不抬:“车站建好我就在这儿了。”说完又专心对付手里的鞋子。那种专注,让人不忍心再打扰。

车站后方的小街景

这条车站后方的小街景,最动人的是那些不经意的生活片段。下午四点多,放学的小孩蹦蹦跳跳地穿过巷子,书包在背后一颠一颠的。有户人家在窗台上养了几盆茉莉,花开的时候,整条巷子都飘着淡淡的香气。隔壁五金店的老板坐在门口喝茶,收音机里放着听不懂的戏曲,他却跟着节奏轻轻点头。

再往里走,会发现这里藏着家开了二十年的理发店。红色的招牌褪了色,上面写着“传统理发”四个字。推开玻璃门,里面的陈设还保持着上世纪的模样,老式的理发椅,手推剪,还有那种需要自己加热的熨头发工具。老师傅话不多,但手艺极好,来的都是老街坊。坐在那儿理发,听着推剪嗡嗡作响,时间好像慢了下来。

傍晚时分,巷子渐渐热闹起来。下班的人提着菜匆匆走过,几家小餐馆亮起灯,炒菜的香味飘散在空中。有对老夫妻每天这个时候都会搬出小桌子,在门口吃晚饭,两菜一汤,简单却温馨。他们不时聊着什么,偶尔笑起来,那种相伴多年的默契,比任何风景都动人。

夜幕降临,巷子里的灯光次第亮起,昏黄的、白亮的,交织在一起。车站的广播隐约可闻,但那声音到了这里,似乎也变得柔和了。我看着这些灯光,想起多年前第一次来保山,也是住在车站后面的小旅馆。那时只觉得这里简陋,现在却品出了不同的味道——这是一种踏实的生活气息,不张扬,却真实。

这条保山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它不像旅游景点那样精心打扮,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可言。但正是这种平凡,让人感到放松。在这里,每个人都在按自己的节奏生活,不慌不忙,日复一日。可能明天,巷口大姐的饵块依然冒着热气,修鞋师傅还在那个位置,理发店的推剪声照常响起——这种不变,在这个变化太快的时代里,反而成了最珍贵的东西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