喀什小巷子玩辩辩快餐,古城窄巷尝鲜辩辩小食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5:25:21 来源:原创内容

喀什的小巷子啊,走进去就像掉进了另一个时空。青灰色的砖墙被阳光晒得发烫,维吾尔族大爷坐在门槛上弹着热瓦普,空气里飘着馕坑的芝麻香。我眯着眼找阴凉处,忽然听见隔壁院里传来滋滋的油花声——这声音我熟,在乌鲁木齐读书时,宿舍楼下维吾尔族小哥的炸串摊就是这么个动静。

凑近一看,斑驳的木门上贴着手写菜单:辩辩鸡架、风味辩辩饼、孜然辩辩串。店主是个戴花帽的年轻人,正拿着手机回消息。“您稍等啊,这单马上好。”他抬头露出白牙,“咱们这叫辩辩快餐,不是那个聊天软件,是说吃起来蚕弹的意思。”

古城里的新味道

等着取餐的工夫,我和店主艾力聊上了。他说这条巷子原本只有传统烤包子,去年他把奶奶做的面肺子改良了,加了红薯淀粉让口感更劲道。“年轻人喜欢拍抖音嘛,食物在镜头里要跳起来才好看。”他舀起一勺面糊倒进模具,油锅里立刻开出金黄色的花。古城窄巷尝鲜辩辩小食确实成了新潮流,游客举着会拉丝的芝士辩辩饼自拍,本地人也爱来买下酒的麻辣辩辩鸡架。

有个戴草帽的大叔天天来买五串,他说这玩意配砖茶特别合适。我尝了串孜然味的,真的,面筋在齿间弹跳的感觉,配上秘制酱料,越嚼越香。艾力说秘方是加了点鹰嘴豆粉,这是他们家的老法子。

转角又遇见个卖手工艺品的姑娘,她筐里的土陶罐竟也贴着“手工辩辩陶”的标签。“现在什么都讲究个蚕嘛,”她笑着捏了捏陶罐耳朵,“你看这釉色,是不是像果冻?”

暮色渐浓时,我坐在巷口石凳上啃着最后半块辩辩饼。远处清真寺的唤拜声飘过来,混着炸串摊的烟火气。两个放学的小姑娘蹦跳着路过,书包上挂的毛绒兔子随着步伐一颤一颤。那只兔子让我突然想起艾力说的话——他说食物要让人快乐,就像童年玩跳跳糖的感觉。

月亮爬上喀什老城的屋顶时,巷子里的灯泡逐一亮起。卖陶罐的姑娘收摊前,特意给隔壁炸串摊送了两个新烧的调料罐。艾力往我包里塞了包自制茶粉:“配着辩辩串吃解腻。”走出巷口前回头,看见他正教荷兰游客说“蚕弹”这个词,对方卷着舌头学得认真。

路灯把晾衣绳的影子拉成长长的五线谱,谁家窗台的风铃叮咚作响。这份喀什小巷子玩辩辩快餐的体验,倒是比预想的更有意思。明天要去城西的巴扎,听说那儿有人把木赛来斯冰镇了装在葫芦里卖,不知道会不会也叫辩辩木赛来斯呢?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