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州大学城约找学生,高州学园寻同窗相聚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7:10:21 来源:原创内容

还记得去年秋天路过二教时,那排银杏树金黄得晃眼。我捧着课本匆匆穿过走廊,忽然听见有人喊我高中时的外号,回头就看见阿明咧着嘴站在光晕里。这个瞬间让我突然意识到,在高州大学城约找学生这件事,从来都不需要刻意安排。

教学楼之间的连廊总是最热闹的。下课铃响过十分钟内,这里挤满了换教室的学生,偶尔能看见几个熟人靠在栏杆上等人。有时会遇到高中时隔壁班的同学,虽然当年没说过几句话,现在碰见了却会自然地约着去食堂。这种相遇特别简单,可能就是从一句“你也在这栋楼上课啊”开始的。

食堂里的意外收获

叁食堂二楼的麻辣香锅窗口前,我碰见过叁次故人。第一次是高叁坐在我前桌的女生,她记得我吃辣必配豆奶的习惯。第二次是文学社的学长,他端着餐盘直接坐到我对面,说看见我发的党课心得文档了。最近那次特别巧,我刚掏出饭卡,就有人替我刷了——是在社团嘉年华有过一面之缘的师妹。

这些相遇让我发现,在高州学园寻同窗相聚根本不用特意张罗。只要在饭点往人多的地方站一会儿,总能遇见几张熟悉的面孔。现在我们都养成习惯了,要是想找老同学聊聊,就会去常去的档口转悠,往往会有意外惊喜。

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,所谓约找学生不过是个由头。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,是能听懂你吐槽专业课的同伴,是记得你高中模考总排名的旧识,是那种不用解释前因后果就能接住你情绪的默契。

图书馆四楼东南角成了我们的据点。那里有张六人长桌,每周叁晚上总会凑齐五六个人。有时候是赶作业,有时候纯粹就是闲聊。上次小琳拿着微观经济学的题过来问,结果我们五个人讨论出叁种解法,最后发现正确答案是第四种。

这种随性的相处特别舒服。谁也不用端着,穿着睡衣拖鞋就来,说着说着就趴桌上打盹。有次我们翻出高叁毕业照,指着某个老师夸张的发型笑了半小时。这些碎片般的时刻,慢慢拼成了我们在大学城里的另一种课表。

前两天经过篮球场,看见几个男生在教初中部的学弟打配合。穿红色球衣的那个转身时,我认出是高中校队总坐冷板凳的学弟。现在他成了带新人的主力,动作从容又自信。这种成长的变化,只有在不经意间才能看得真切。

可能真正的情谊就是这样吧。不需要郑重其事地约时间见面,随时都能在校园某个角落自然相遇。就像昨天我在小卖部买水,遇见复读时的同桌正在挑零食。我们站在冰柜前聊了二十分钟,临走时她往我包里塞了盒草莓牛奶,和当年晚自习时一模一样。

黄昏的操场总有成群的学生在散步。我常看见有人走着走着突然跑起来,扑向前面的背影。那些笑声飘在晚风里,比任何招呼都来得生动。这大概就是高州大学城最动人的地方——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见谁,而每次相遇都像打开时光胶囊,捡拾起记忆里发光的碎片。

现在要是有人问我怎么联系老同学,我会建议他下午去奶茶店坐坐,或者傍晚到操场走两圈。那些你想见的人,其实一直都在触手可及的地方。毕竟在这片园子里,每个擦肩而过的身影,都可能藏着你想念的时光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