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竹宾馆住宿后服务如何称呼,绵竹宾馆住宿后续服务怎样命名
最近有朋友来绵竹玩,临走时间了我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:在绵竹宾馆住完退房了,可总觉得和酒店的事儿还没完。比如落了东西想联系,或者对服务有些建议,这种关系到底该叫个啥名堂呢?
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,细想还真有点挠头。你说叫“售后服务”吧,感觉像是家电买回来出了问题,冷冰冰的,缺了点儿人情味。宾馆毕竟是提供服务和体验的地方,这么叫总觉得不太对劲。
那叫“客户关怀”怎么样?这个说法倒是温暖不少,但范围似乎太宽泛了。而且听起来有点像银行或者大公司那种标准的客套话,少了点宾馆业特有的那种贴心周到。
我琢磨着,这事儿得从咱们住客的实际感受出发。你想想,在绵竹玩了几天,对入住的宾馆有了印象,甚至和前台、服务员都混了个脸熟。虽然退房了,但这种联系好像不该就这么一刀两断。
住客离开后,联系还在
比如说吧,上周我朋友从绵竹回来,才发现把充电器忘在宾馆了。他一个电话打回去,前台马上就说:“是张先生吧?我们看到您的充电器了,正想着怎么联系您呢。” 你看看,人家不仅捡到了东西,还记着住客的名字。这种服务,叫“后续服务”可能更贴切——服务的主线虽然结束了,但必要的联系和关怀还在延续。
再往大了想想,这种后续服务的内容还挺丰富的。可能是处理遗留物品,可能是收集住客反馈改进服务,也可能是逢年过节发个问候,告诉你宾馆最近有什么新变化。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,用“后续服务”来描述,既准确又不会太生硬。
话说回来,给这个服务起名字还真不是咬文嚼字那么简单。名字背后,体现的是宾馆对客人的重视程度。一个好的命名,能让客人感觉到自己被惦记着,而不是付完房费就两清了。
我后来特意问了问绵竹几家宾馆的朋友,发现他们内部对这个服务的称呼也五花八门。有的叫“离店关怀”,有的叫“宾客关系维护”,还有的直接就叫“后续服务部”。看来行业内也没个统一说法,大家都在摸索最合适的表达方式。
其实啊,不管叫什么名字,关键是要让客人感受到这份心意。名字起得再花哨,如果客人真有事找上门却推叁阻四,那什么好听的称呼都是白搭。反过来,即使没有特别的名称,但宾馆能把后续的事情处理得妥帖周到,客人自然会记在心里。
所以我在想,也许我们不必太纠结于非要找到一个完美的称呼。重要的是宾馆要有这个意识——客人离开了,但服务的精神不应该就此打住。这种意识,比任何华丽的名称都来得实在。
下次如果你再去绵竹住宾馆,不妨留意一下,看看他们是怎样处理这些“后续服务”的。是机械地办完退房手续就完事,还是真诚地表示“以后再来绵竹记得联系我们”?这小小的差别,往往能看出一家宾馆真正的服务水平。
说到底,宾馆住宿说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。一个恰当的称呼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称呼背后那份为客人着想的心意。毕竟,谁不希望在旅途中遇到的服务都能有始有终、善始善终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