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安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,学生50元通话3小时
最近在小区门口的布告栏上,看到张手写广告:"高安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"。当时正推着自行车,没忍住停下多看了两眼。
说实话,第一反应是这孩子真敢要价。现在视频通话都是免费的时代,谁还愿意花钱打电话?可转念一想,这事有点意思。记得我们小时候,买个滨颁卡躲在电话亭里聊天,十分钟就得掐着表挂断。现在的小孩,反而做起时间买卖的生意了。
电话那头是什么
我家对门正好住着个初中老师,有次买菜碰见就随口问了这事。她笑着说,班上确实有学生搞这个。"你别小看这50块钱,这些孩子提供的可不只是通话时间。"
她说有个女生经常接单,主要服务对象是些独居老人。老人不想让孩子担心自己孤单,又怕总打电话打扰他们工作。这时候,找个陌生的初中生聊天反而更自在。那女生会跟老人讲学校趣事,说说新学的诗词,偶尔还教老人用手机发朋友圈。
这让我想起老家隔壁的王奶奶。她儿子在国外,每次通电话都说"挺好挺好",其实她每天对着电视发呆。要是当时也有这样的学生50元通话3小时服务,或许她能多些笑声。
当然不止老年人。还有个男生专门接职场年轻人的单。那些人工作压力大,有些话不方便跟同事说,跟家人讲又怕他们担心。跟陌生学生聊天反而能卸下包袱。那男生说,最长的客户已经连续包了叁个月,每周固定聊一次。
我突然觉得,这50元买的不是时间,而是一种奇妙的连接。在这个人人都戴着面具生活的时代,有时候跟陌生人说话反而更真实。
为什么是初中生
你可能要问,为什么偏偏是初中生在做这个?我想了想,这个年纪刚好卡在童年和成年之间。他们既保留着孩子的真诚,又开始理解成人的世界。
有个叫小林的孩子跟我说,他最初是因为妈妈总加班到很晚。"我知道她辛苦,但一个人在家确实孤单。后来想,可能很多人都需要有人陪着说说话。"
他接过一个特别的订单,对方是个刚毕业的姐姐,在工作上受了委屈,又不想跟父母诉苦。小林就听着,偶尔插两句话。"我没法给她职场建议,但她说,听着我这边写作业的翻书声,就觉得特别安心。"
这些高安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服务,乍看是桩小生意,细想却藏着现在社会缺少的温度。我们太习惯用表情包代替表情,用点赞代替拥抱。反而这些孩子,用最原始的通话方式,搭建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。
记得有次深夜打车,司机师傅说女儿也在做这个。他原本反对,觉得耽误学习。后来有次无意中听到女儿通话,对方是个失去孙子的老人,女儿就那么安静地听着,偶尔回应。从那以后,他每周会特意空出叁个晚上,让女儿安心"工作"。
这让我想到,或许我们都小看了这些孩子。他们不是在赚零花钱,而是在修补这个越来越疏离的社会。50元3小时,价格很便宜,但那份用心倾听的耐心,却是无价的。
现在每次路过布告栏,看到那些稚嫩字迹写着的"学生50元通话3小时",都会会心一笑。这些孩子像城市里悄悄亮起的小路灯,不算耀眼,但足够温暖每个需要陪伴的夜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