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间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河间火车站后巷名称
前几天碰见个老朋友,他一下车就给我发消息,说在河间火车站出口等我。我赶到的时候,他正站在出站口张望,一见我就问:“哎,你说这河间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来着?我记得以前你提过一嘴,那边有家老店味道挺正的。”
我被他这么一问,还真给问住了。天天从这儿路过,可真要说出个所以然,舌头就像打了结。你说这小地方吧,它不像大马路有个响当当的名号,左邻右舍都管它叫“后面那条巷子”,时间长了,反倒把本名给忘了。
那条巷子的烟火气
带着朋友往站后走,拐个弯就进了巷口。这儿啊,怎么说呢,就像突然换了片天地。站前是宽敞的马路,车来车往的;一进巷子,瞬间就热闹起来了。早餐摊的蒸笼冒着白花花的热气,炸油条的香味直往鼻子里钻,几个老街坊坐在小凳上闲聊天,那口音听着就亲切。
巷子不宽,两边是有些年头的楼房,墙缝里还钻出几丛绿植。往前走几步,就能看见老王家的烧饼铺,炉子支在门口,刚出炉的烧饼金黄酥脆,撒着密密麻麻的芝麻。朋友咬了一口,直说没错,就是这个味儿,别处真做不出来。
其实想想,这条巷子虽然没有个响亮的官方名字,但在附近住的人心里,它可比很多大街更有分量。谁家孩子早上要吃豆花,谁想买点新鲜蔬菜,谁下班回来顺道捎斤卤味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儿。它像个不需要名牌的老朋友,朴实,但靠得住。
再往里走,能看到剃头老师傅的铺子,玻璃上贴着个大大的“理发”二字,简单直接。老师傅正给一位大爷修面,动作不紧不慢的。这种手艺活,现在大街上难得一见了。朋友看着直感慨,说这种老手艺,这种老地方,才是最有生活味的。
对于河间火车站后巷名称,我后来特意问了巷口开小卖部的李阿姨。她一边整理着货架上的饮料,一边笑着说:“你说咱们这条巷啊?登记的名字是‘站北二巷’,不过咱们都叫惯了,就说火车站后面那条巷子,谁都明白!”她顿了顿又说:“名儿不重要,这儿的人、这些店,才是实在的。”
这话说的在理。一条巷子有没有名,还真不在乎官方怎么称呼。当人们提起它时,眼里有光,心里有念想,那它就是个有生命的地方。就像现在我每次路过,都会想起那天和朋友重逢的画面,想起烧饼的香味,还有李阿姨那番朴实的话。
天色渐晚,巷子里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火。我和朋友在一家小餐馆坐下,点了几个家常菜。窗外传来火车进站的汽笛声,店里飘着饭菜香,这种感觉,大概就是所谓的烟火人间吧。这条巷子,不管它登记的名字是什么,都已经成了许多人记忆里抹不去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