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洲里同城约初中生100元,本地学生见面100元安排
最近在朋友圈里总刷到一些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信息,比如那个“满洲里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的帖子。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,我愣了好几分钟。这到底是什么意思?是我想的那种情况吗?还是说,这背后有什么别的说法?
带着满脑子问号,我试着打听了一下。结果发现,不少家长也注意到这类消息了。有个邻居大哥跟我说,他上初二的儿子手机里就弹出过“本地学生见面100元安排”的推送,孩子好奇差点就点进去了。这可把大哥急坏了,连夜给孩子手机设了 parental control。
这事儿没那么简单
我跟几个当老师的朋友聊起这个现象,他们都挺无奈的。现在的中学生哪个不玩手机?随便刷刷短视频,这种暧昧不明的信息就跳出来了。那些发布者特别会钻空子——不明说,但懂的都懂。就像那个“本地学生见面100元安排”,表面上好像就是普通见面,可仔细一想,正常见面需要特意强调价格吗?
最让人担心的是,有些孩子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这里面的风险。他们觉得就是出去玩玩,还能赚点零花钱,多好的事啊。可这个世界哪有这么简单?那些主动提出“满洲里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的,谁知道屏幕后面到底是什么人?
前两天跟一个在社区工作的阿姨聊天,她说现在有些孩子零花钱不够,又想要新手机、新球鞋,就容易动歪脑筋。但这种“本地学生见面100元安排”的套路,往往只是开始,后面很可能还有更深的陷阱。
家长该怎么办
我觉得吧,首先得跟孩子把话说开。别总觉得孩子还小,什么都不懂。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他们知道的可能比我们还多。关键是要让他们明白,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特别是那种“满洲里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的好事,百分之百有问题。
其次啊,得多关心孩子在网上的活动。不是说要监视他们,而是得知道他们平时在看什么、玩什么。就像我那个邻居大哥,他现在每周都会抽时间和儿子一起打打游戏,边玩边聊聊网上遇到的事。这样孩子有什么事也愿意跟他说。
最重要的是,得给孩子足够的零花钱。不是说溺爱啊,但起码要让他们不用为了买个奶茶、看场电影就去想那些歪门邪道。如果发现孩子突然多了新东西,又说不清来源,那可真得留个心眼了。
话说回来,这种“本地学生见面100元安排”的信息之所以有市场,还不是因为有人需要?如果我们能提前把孩子这方面的需求解决了,那些乱七八糟的自然就没机会钻空子了。
其实想想挺感慨的,我们小时候哪有这么多破事?最多就是逃课去打游戏机。现在可好,各种诱惑防不胜防。作为大人,我们得比那些发布“满洲里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的人更懂孩子,才能保护好他们啊。
对了,要是真遇到这种信息,千万别犹豫,直接举报。每个平台都有举报功能,顺手点一下,可能就帮到了一个家庭。毕竟,谁家没有孩子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