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冈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,武冈微信附近人一次500元
这几天在武冈本地群里,总看到有人在打听“武冈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”的消息。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这个数字时,我心里咯噔一下——这价钱在咱们这小地方可真不算低。
巷子口修鞋的老张前天还跟我念叨,说他侄子就是用微信附近人功能找了个临时活儿,具体干啥没说清楚,就提了句“武冈微信附近人一次500元”。老张皱着眉头抽了口烟:“现在年轻人赚钱的门道,咱是越来越看不懂了。”
藏在数字背后的身影
我有个在夜市摆摊的表妹告诉我,她姐妹圈里最近确实流传着这种高价零工。有个姐妹接过一单,要求特别简单:陪着去趟云山景区,路上帮忙拍几张照片,来回叁小时就完事。结账时对方很爽快,当场微信转了500块。
这事儿听着挺美对吧?可我表妹接着说,那姐妹后来再没接过第二单。问起原因,她只是摇头:“这种钱赚着心里不踏实。”
我们这条老街上的网吧老板说得更直白。他指着角落里几个整天泡网吧的年轻人:“都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,现在居然都抽上中华烟了。有回我亲耳听见他们在讨论武冈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的事儿,说话躲躲闪闪的。”
说来也巧,上周我去步行街买鞋,正好碰见邻居家刚毕业的小浩。他站在奶茶店门口不停看手机,像是在等人。见我过来,慌忙把手机塞进兜里。寒暄时我顺口问了句最近在忙啥,他支支吾吾地说:“就...用微信附近人接点零活。”
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,这些涉及武冈微信附近人一次500元的零工,到底是正经工作吗?要真是合法兼职,为什么要搞得这么神秘?
我家对门的李老师上个月还在感叹,现在有些学生课间都在交头接耳讨论“快速来钱”的门路。有次她没收了张纸条,上面就写着“加微信附近人,一次五百”。问她具体细节,学生死活不肯说。
这种怪现象不仅发生在年轻人中间。菜市场卖豆腐的王嫂上周跟我抱怨,她老公最近总偷偷摸摸聊微信,有回她瞥见聊天记录里写着“武冈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”,为此两口子大吵一架。
昨晚遛弯时遇到在派出所工作的老同学,我装作不经意间提起这事。他立刻严肃起来:“老同学,要是见到这类信息,千万别掺和。最近我们处理过几起纠纷,都是通过微信附近人联系的高价兼职引发的。”
回到家刷同城朋友圈,又看到有人在隐晦地讨论“武冈微信附近人一次500元”。翻着这些模棱两可的动态,我突然想起老同学临走前说的那句话:“天上不会掉馅饼,但很容易掉陷阱。”
放下手机,窗外武冈的夜景依旧平静。但在这平静之下,那些对于500元一次的传言,还在微信附近人的功能里悄悄流转着。或许明天,又会有新的年轻人被这个数字吸引,然后消失在城市的某个角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