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宾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,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
最近刷手机的时候,总能看到“来宾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”这样的信息。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,我心里咯噔一下。这说的是什么?是我想的那回事吗?
坐在小区楼下的长椅上,我盯着这条信息发了会儿呆。微信附近人这个功能,本来是为了让邻居们互相认识,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?我记得去年我们小区还建了个微信群,大家在里头互相借个酱油,约着打羽毛球,多好啊。可现在打开附近人,满眼都是这种让人皱眉的信息。
这些信息从哪来
说来也怪,这类信息就像野草一样,删都删不完。我刚屏蔽了一个账号,第二天又冒出新的。这些账号头像大多是浓妆艳抹的年轻女子,个性签名写得模模糊糊,但意思都指向那个“300元一次”。这价格也太统一了吧?难道还有个行业标准不成?
我试着点开几个账号的朋友圈,发现内容都差不多。要么是高档餐厅的饭菜,要么是酒店房间的一角,配上些暧昧不清的文字。但仔细看就能发现破绽——那些照片角度都很刻意,像是专门拍给谁看的。
说来你可能不信,我有个朋友差点上当。那天他加班到深夜,回家路上无聊刷手机,就看到了这样的信息。幸好他脑子清醒,想了想觉得不对劲,没搭理。后来聊天时他说:“真要是有那种事,谁会这么大张旗鼓地在微信上打广告啊?”
这话说得在理。现在想想,这些信息的背后,恐怕没那么简单。可能是诈骗,也可能是其他违法勾当。你想啊,正经人谁会这么明目张胆地标价做生意?
这事得留个心眼
前两天和邻居老王聊天,说起这事儿。他女儿上初中了,也开始用微信。老王愁得很,说现在孩子玩手机比大人还溜,真怕她看到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。我们商量着,是不是该在小区群里提醒一下大家,特别是家里有孩子的。
其实微信官方也在整治这类现象。我注意到最近举报之后,处理速度明显快了。但说到底,平台监管是一方面,咱们自己也得提高警惕。见到这种“来宾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”的信息,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举报,别好奇,别点开,更别联系。
现在网络世界太复杂,有时候我在想,科技发展这么快,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?微信本来是为了方便联系,可现在呢?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满天飞。也许我们应该学会在享受便利的同时,也要懂得保护自己。
晚上散步时,看到小区里一家叁口在打球,孩子们的笑声传得很远。这样的场景,比手机里那些虚虚实实的信息真实多了。也许,我们该多抬头看看身边真实的世界,少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空间。那些标着“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”的信息,就让它随风而去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