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宁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小巷深处两百元的温情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4:55:33 来源:原创内容

我是在一个梅雨天遇见陈姐的。那天巷子里的青石板被雨水泡得发亮,她蹲在自家裁缝铺门口洗青菜,水花溅到我的裤脚上。她抬头说“对不住啊”,眼睛像两枚被雨水擦亮的硬币。

陈姐的铺子只有六平米,老式缝纫机踩起来会发出咯噔咯噔的响动。她说这条巷子的人都搬得差不多了,留下的不是老人就是租不起楼房的外地人。“二十年前可不是这样。”她扯着线头,眼神飘向窗外的电线杆,“那时候巷口天天有卖糖粥的吆喝,现在嘛...”她没再说下去。

那件改了叁次的衬衫

常来找陈姐改衣服的老周,是个跑运输的司机。他拿了件衬衫来改领口,前后来改了叁次。第一次说领口太紧,第二次又说太松,第叁次他来的时候,衬衫根本没什么要改的。老周挠着头说:“陈师傅,要不...给我补补扣子?”我在旁边忍不住想笑,这借口找得真够拙的。

后来老周承认,他就是想多来几趟。他说第一次看见陈姐低头踩缝纫机,鬓角有碎发掉下来,那样子让他想起老家的媳妇。可他媳妇跟别人跑了,就在他跑长途的第叁年。

陈姐听完没说话,只是把那件衬衫熨得平平整整。临走时老周掏出两百块钱塞在针线盒底下,陈姐追出去半条巷子硬是还给了他。“改个衣服哪要这么多,”她说,“下回带二两巷口的酱肉来,比什么都强。”

就这样,济宁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成了他们之间的玩笑话。老周后来真带了酱肉来,用油纸包着,还冒着热气。两人就坐在裁缝铺门槛上吃,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。

深夜的缝纫机声

有天深夜我加班回来,听见裁缝铺里还有缝纫机的声音。从门缝看见老周坐在那儿钉扣子,陈姐在教他怎么打结。“你这手啊,握方向盘比拿针强。”陈姐笑着说。老周笨手笨脚地,针扎了指头,陈姐赶紧找红药水。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小巷深处两百元的温情说的从来不是钱,是那份生怕欠着对方的心意。

后来巷子要拆迁的消息传开了。老周来找陈姐的次数更多了,有时带把青菜,有时带块豆腐。有回我听见他说:“跟我回老家吧,虽然也是小地方...”陈姐正在踩缝纫机,咯噔声停了一下,又继续响起来。

最后一次见老周,他开了辆小货车来帮陈姐搬家。陈姐只带走那台老缝纫机和一包袱衣裳。老周说:“这缝纫机我给你在车上固定好,保准磕不着。”陈姐突然就哭了,眼泪砸在青石板上,很快被夏天的太阳晒干。

如今巷子已经拆了,原址上要建购物中心。我偶尔还会想起那个梅雨天,想起陈姐蹲在门口洗菜的样子。可能很多人都觉得,济宁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太过寒酸,可我看哪,有些人把整颗心都掏给你了,还生怕给得不够多呢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