珲春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珲春周边200元能买到真心吗
那天路过珲春老市场的巷口,听见两个卖菜阿姨闲聊:“现在二百块能干啥?吃顿烧烤都不够。”我忽然想起网上那个话题——珲春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?这话问得挺糙,但像根小刺,轻轻扎在心口上。
巷子尽头有对年轻情侣在摊煎饼。女孩往面糊里磕鸡蛋时,男孩顺手把她鬓角的汗擦了。炉火映得两人脸颊发亮,他们共用一副毛线手套,换着班搅面糊。我买了份煎饼,瞥见装钱的铁盒里堆着五块十块的零钱。或许他们从没计算过200块钱能承载多少爱意,可那副磨出毛边的绒线手套,分明比很多钻戒更懂相濡以沫。
价格标签贴不上真心
朋友上个月分手后总念叨:“在珲春周边200元能买到真心吗?”他前女友生日时要了个叁千多的包。可我记得他们刚恋爱时,在图们江边吃十块钱的鱼饼,两人分着喝一瓶汽水,那时他笑得比现在畅快。感情这东西啊,就像江面的月光,你非要把它装进计价器,反而什么都留不住。
旧书摊的老爷子给我看过他老伴写的便当菜单。从1988年到今天,每张纸条都标着菜价:辣白菜叁毛、蛋饺五毛。最新那张用彩笔写着“降压药已分装,今天别忘吃”。我问他怎么不算算叁十年饭菜值多少钱,他眼镜片后泛起雾气:“小同志,有些账越算越薄。”
夜市里摆串摊的朝鲜族阿妈妮有句口头禅:“真心是块姜,放多了辣嗓子,放少了没滋味。”她丈夫每天收摊都给她带枝野花,河边的蒲公英,墙根的牵牛花,二十多年没重样。你说这些花值200块吗?但装花的铁皮桶磨得锃亮,比婚纱还耀眼。
其实在珲春周边200元能买到真心吗这个问题,本身就像在问江里的鳕鱼快不快乐。菜市场转角修鞋的大哥,总把媳妇绣的鞋垫悄悄塞进客人的新鞋里;快递站小妹丈夫每天雷打不动送午饭,饭盒底下压着写情诗的超市小票。这些瞬间从来不上秤。
江风裹着咸腥气掠过霓虹灯时,我突然懂了。200块钱或许付不起高档餐厅的烛光晚餐,但能在凌晨叁点的便利店买两罐啤酒,陪你在长椅上说说掏心话;够买张车票去防川看次日出,在叁国交界处紧紧握住颤抖的手。
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,像道温柔的数学题。珲春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?或许答案藏在早市那碗热豆浆升腾的蒸汽里,藏在共享单车后座飞扬的衣角中。当真心在生活褶皱里发光时,计算器就该自动黑屏——毕竟流过图们江的月光,从来不用投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