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彦淖尔那里有站小巷的,巴彦淖尔站边小街的
巴彦淖尔站边小街的
说起巴彦淖尔,很多人会想到河套平原,想到喷香的羊肉和甜甜的蜜瓜。可你要是问我,我对巴彦淖尔最鲜活的记忆在哪里,我大概会愣一下神,然后告诉你,在火车站旁边,那条不起眼的小巷子里。那条巴彦淖尔站边小街的,就是我记忆的闸门。
第一次来,是好多年前了。刚下火车,人还有点懵,拖着行李箱找地方填肚子。大路宽敞,店面崭新,可总觉得少了点啥。一扭头,看见车站侧后方,藏着那么一条小街。巷口窄窄的,两旁的楼房也有些年头了,墙皮带着风吹日晒的痕迹。我犹豫着,走了进去。
这一进去,就好像掉进了另一个世界。外面的车水马声,一下子被隔绝了。空气里混杂着各种味道——刚出炉的焙子那股面香,炖羊肉的浓郁汤汁气,还有…嗯,是那种老式理发店飘来的洗发水味儿。声音也杂,但听着不烦人。有小馆子老板的吆喝,有熟人碰面的寒暄,还有自行车铃铛“叮铃铃”的脆响。
我找了家看着最旧的小店坐下。老板是个中年汉子,话不多,给我端上来一碗烩菜。那碗可真大,热腾腾的,里头豆腐、粉条、肉块堆得冒尖。我一边吃,一边看着窗外。一个老婆婆慢悠悠地提着菜篮子走过,几个大爷坐在马扎上,眯着眼晒太阳、下棋,棋子落在木板棋盘上,发出“啪”、“啪”的实在声响。那一刻我感觉,哦,这才是过日子的样子。
后来因为工作,我又去了几次巴彦淖尔。每次下车,我都忍不住要拐进那条巴彦淖尔那里有站小巷的里走一走。它好像变,又好像没变。有的小店招牌换了,但卖的还是那些吃食。街角那家五金杂货铺,老板好像一直是那个样子。我甚至认得那只总在墙头打盹的花猫了。
你说它特别美吗?算不上。它普普通通,甚至有点乱。但它有一种力量,能让你立刻从旅途的疲惫中抽离出来,双脚结结实实地踩在地上。它不像那些规划整齐的商业街,每个店铺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这儿的一切,都带着主人自己的脾气和生活的烟火气。窗台上摆着几盆蔫了吧唧的花,门口挂着鸟笼子,晾衣绳上飘着五颜六色的衣裳。
我有时会想,为什么我对这条小街有这么深的印象。大概是因为,火车站本身是个迎来送往,充满了离别和期待的地方,它代表着“远方”。而紧挨着它的这条小街,却恰恰相反,它代表着“眼前”,是具体而微的生活本身。你从“远方”下来,一步就踏进了“眼前”的烟火里,这种强烈的对比,让人觉得特别安心,特别真实。
现在出行方便了,高铁站也气派。但我偶尔还是会想念那个老火车站,和它身旁那条静静的巴彦淖尔站边小街的。它就像一个沉默的老邻居,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来来往往,自己却不声张,只是日复一日地,飘着它的饭香,响着它的市声,过着自己的小日子。那份踏实和温暖,是别处很难找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