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马快餐品茶工作室,侯马快餐茶饮工作室
这两天路过新建路,发现街角那家“侯马快餐品茶工作室”悄悄换了招牌,现在叫“侯马快餐茶饮工作室”了。说实话,我盯着新招牌愣了会儿神——这年头,连喝茶都这么讲究效率了吗?
推开玻璃门,桂花乌龙的香气混着咖啡豆的味道扑面而来。左手边是传统茶台,紫砂壶冒着热气;右手边却像奶茶店,几个年轻人正麻利地摇着雪克杯。这种混搭风格,倒让人一时不知该往哪边走了。
快与慢的奇妙平衡
老板娘林姐是土生土长的侯马人,边擦杯子边和我闲聊:“现在年轻人啊,既想品口好茶,又等不了半小时功夫泡。”她指了指墙上的二维码,“扫码下单,叁分钟取茶。但我们保留了传统冲泡,老师傅坐镇,你想慢慢品也行。”
这话让我想起上次见朋友小陈的情景。他急着赶高铁,却非要绕道来这里买茶。“别处的茶包泡出来总是差了点味道,”他晃了晃手中的纸杯,“这儿的冷萃滇红,是老师傅清晨现萃的,赶路也能喝出茶韵。”
说来也怪,在侯马快餐品茶工作室,你经常能看见两种画面:外卖骑手火急火燎地取走十几杯茶饮,而靠窗的茶座上,老人捧着盖碗一坐就是半天。两种节奏,竟然毫不违和。
茶香里的城市记忆
常来的老顾客都知道,这家店藏着侯马人自己的味道。他们家用的是翼城红茶,本地人喝了几十年的老味道。林姐说,很多在外的老乡回来,第一站就来这儿,“就为这口家乡味”。
王大爷每周雷打不动要来叁次。“我在这喝了八年茶,”他慢悠悠地斟着茶,“儿子总说给我买名贵茶叶,可我就好这口。现在改成侯马快餐茶饮工作室,还能喝到老味道,挺好。”
其实仔细观察,店里很多细节都在新旧之间找平衡。装潢是原木配不锈钢,茶叶罐旁放着智能茶具,就连茶叶蛋都用的是陈年普洱卤制——这些小心思,让传统茶文化悄悄融入了现代生活。
傍晚时分,店里格外热闹。下班族来买杯解乏的茶,学生党凑在角落写作业,还有几个阿姨约着来尝新出的养生茶。茶香缭绕中,各种方言交织,俨然成了个小社区。
可能有人会觉得,快餐式和品茶本身需要的静心相矛盾。但看着眼前这间侯马快餐茶饮工作室,我倒觉得,它不过是用这个时代的方式,让那盏茶继续飘香。毕竟,茶还是那杯茶,变的只是喝茶的方式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