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安那里有站小巷,大安那条有站小巷
大安那里有站小巷,这个地名听起来就带着几分烟火气。每次路过那片老城区,我总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。站小巷其实不长,站在巷口能一眼望到头,可就是这么一条普通的小巷子,藏着不少老店和故事。
巷口那家理发店开了二十多年,红白蓝叁色灯柱慢悠悠地转着。老师傅拿着推子忙活,客人多是街坊邻居,往椅子上一坐就开始聊家长里短。隔壁的杂货铺还保持着八十年代的样貌,玻璃柜台里摆着针线纽扣,门口竹竿上挂着各色衣架。老板娘说,现在年轻人都在网上买东西,但她还是每天准时开门,“总有人需要针头线脑的嘛”。
巷子里的旧时光
往深处走,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发亮。墙角的青苔,屋檐下晾晒的衣裳,还有那扇永远虚掩的木门,都像是在诉说着什么。有个老婆婆坐在门槛上择菜,见我路过,抬头笑了笑。她说在这住了六十年,眼看着巷子从热闹到冷清,又从不温不火到如今偶尔有年轻人来拍照。
大安那里有站小巷最迷人的地方,可能就是这种不紧不慢的节奏。外卖小哥的电瓶车在这里也会放慢速度,怕惊扰了在路边打盹的猫。下午叁四点钟,阳光斜斜地照进巷子,把一切都染成暖黄色。这时候最适合找个台阶坐下,听着不知从哪里传来的收音机声,发会儿呆。
记得有次遇到个卖糖人的老爷爷,他说现在会这手艺的人不多了。但每逢周末,他还是会推着小车来,看着孩子们围在摊子前惊奇的样子,就觉得这门手艺还得传下去。他做的蝴蝶糖人薄如蝉翼,在阳光下闪闪发亮。
大安那条有站小巷也在悄悄变化。去年巷尾开了家咖啡馆,老板是个年轻人,把老房子改造成了复古风格。奇怪的是,新店和旧铺相处得挺融洽,有时还能看到老邻居端着搪瓷杯去尝鲜。这种新旧交融的感觉,让巷子多了几分生机。
傍晚时分,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晚饭。炒菜的香味从窗户飘出来,夹杂着呼唤孩子回家的声音。这时候的大安那里有站小巷,才展现出它最真实的样子——不是景点,不是网红打卡地,而是很多人生活的地方。这种日常的温暖,或许才是它最打动人的地方。
天色渐暗,路灯次第亮起。我走出巷子回头望,那抹昏黄的光晕笼罩着青砖灰瓦,仿佛时光在这里打了个盹。明天,大安那条有站小巷依然会准时苏醒,继续它不紧不慢的日子。而这份寻常中的温度,大概会一直留在记忆里,像巷口那盏永远亮着的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