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暨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,那条街现在还有趣吗
那条熟悉的后街
昨天刷手机,突然看到有人问“诸暨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”。这行字像把小钩子,一下子把我拉回好几年前。那时候经常陪女性朋友去那边逛,对那条窄窄的街道熟得跟自己家楼下似的。说真的,看到这个问题,我第一反应是:那条街现在变成什么样了?
趁着今天天气不错,我特意绕道过去转了转。从学院正门往右拐,走不到两百米就是后街。路口那家奶茶店居然还在,招牌换成了时下流行的风格,但老板娘还是那个系着围裙的阿姨。她正和熟客聊天:“你们学生现在都爱点这个,叫什么...生打椰椰。”听见这话,我忽然觉得,这条街没变,又好像什么都变了。
往里走,发现确实有些铺子不见了。以前最爱的那家章鱼小丸子搬走了,现在变成了炸鸡店。服装店也从原来的五六家减到了两叁家,其中一家还在清仓。不过有意思的是,多了几家手作店——有个姑娘在窗边认真地做羊毛毡,另一个铺子在卖手工饰品。这倒让我想起,现在年轻人好像更喜欢独一无二的东西了。
走到中段,看见几个女生站在糖炒栗子摊前拍照。老板手法熟练地翻炒,栗子在铁锅里哗啦啦响,冒出甜甜的焦香。“阿姨,给我们多点糖霜哦!”其中一个女生喊道。老板笑着应了声,多撒了把糖。这场景让我想起朋友当年也爱这样和摊主撒娇,就为了多要一勺花生碎。
要说这条街现在还有趣吗?我觉得要看你怎么定义“有趣”。如果你指望它像大型商场那样琳琅满目,那可能会失望。但要是你想找个地方慢慢逛,和店主聊聊天,发现些小惊喜,那它依然很有味道。比如我就在转角发现了个迷你书屋,老板说可以拿旧书来换,这不比直接买书有意思多了?
路过文具店时,听见两个女生在讨论买哪种贴纸。“这个好看,贴手账本上绝对可爱。”她们认真比较着花纹,就像当年我们为选哪个发卡能纠结半小时。看来不管什么时候,女孩子在这些小物件上的热情都没变。
天色渐晚,路灯亮起来。烧烤摊开始营业,滋滋作响的烤串飘出熟悉的香气。几个学生坐在小桌旁,边吃边聊课堂上的趣事。我突然明白,这条街最珍贵的不是某家店,而是这份轻松自在的氛围。它像个老朋友,虽然样子偶尔会变,但始终在那里等着你。
走出后街前,我回头看了眼。霓虹灯次第亮起,把整条街照得温暖。虽然有些铺子换了主人,经营的东西也跟上了时代,但那种属于校园周边的独特气息还在。下次要是还有人问起诸暨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,我想我会告诉他:值得来走走,在这里能找到别处没有的悠闲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