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海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凌海站后街的小胡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5:37:56 来源:原创内容

每次从凌海火车站出来,我都习惯绕到站房后面,拐进那条小巷子。说实在的,第一次走这儿纯属偶然——那天前面广场在修路,拉着警戒线,我就跟着几个拎着菜篮子的大妈往后门走,没想到发现了这个好地方。

巷口有家修鞋摊,老师傅常年坐在梧桐树下。他的工具箱是那种老式木箱,打开来挂满各种型号的鞋掌。有回我皮鞋跟掉了,他边粘边聊天:“这条巷子啊,比火车站年纪都大。当年建站时,特意给我们留了这个通道。”

巷子里的早晨

清晨六点半,火车站的广播隐隐约约飘过来,和巷子里的声音混在一起。卖豆腐脑的叁轮车轱辘压过青石板,发出熟悉的咣当声。刚下夜班的铁路职工,穿着制服拐进巷子,在煎饼摊前排队时还打着哈欠。

我最喜欢观察菜摊前的老街坊。他们挑西红柿时要捏一捏,选青菜时得抖抖水珠。这些动作里藏着几十年过日子的智慧。卖菜大姐永远记得王奶奶家的孙子不吃香菜,李爷爷家做鱼必须配小葱。

对了,巷子中段有家裁缝铺,老板娘手艺特别巧。上次我裤子刮破了,她不仅给缝得看不出来痕迹,还在破洞处绣了片枫叶。她说这条巷子就像她打的补丁,“新车站盖得再漂亮,老城区的魂儿还留在这缝缝补补里”。

午后的光影

晌午过后,火车站的人流暂时稀疏了些。阳光斜斜地照进凌海站后街的小胡同,把晾在竹竿上的床单照得透亮。猫在墙头打盹,尾巴垂下来,随着微风轻轻摆动。

修表店的陈师傅总是在这个时间打开收音机。咿咿呀呀的戏曲声从店里飘出来,和隔壁文具店里小学生挑文具的叽喳声混在一起。有时我会想,这条巷子就像火车站的后台——前面是穿着正装的候车大厅,后面才是卸了妆的真实生活。

巷尾那家锁匠特别有意思,他总说自己是“管钥匙的人”。确实,他不仅配钥匙,还帮忘带钥匙的邻居临时保管快递,给放学等家长的孩子提供小板凳。这些琐碎小事,让这条普通的巷子有了温度。

前两天路过,看见几个年轻人在巷口拍照。他们说是从外地来的,偶尔发现这条巷子比前面的火车站还有味道。我这才意识到,在很多人眼里,凌海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已经成了这座小城的另一张名片。

黄昏时分,巷子又热闹起来。下班的人拎着熟食匆匆走过,厨房里飘出炒菜的香味。火车站传来汽笛声,而巷子里的灯火一盏盏亮起,像在回应着什么。或许就像修鞋师傅说的,车站迎来送往,巷子始终在这里,守着最寻常的人间烟火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