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靖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,曲靖微信附近好友300元
最近和几个老友喝茶,有人提起在曲靖用微信附近人功能时,老刷到些奇怪的动态。那些账号头像花里胡哨的,配文都带着“300元一次”这样的字眼。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时我还愣了下,这价钱是什么意思?
坐在对面的老李掏出手机划拉两下,苦笑着把屏幕转过来给我们看。可不是嘛,好几个账号连签名都一模一样,明显是批量操作的。他嘟囔着:“现在连附近好友推荐里都偶尔冒出来,真是防不胜防。”
这事没那么简单
我后来留了个心眼,特意观察了段时间。发现这些账号有个共同点——存活时间特别短。今天还看见的动态,明天可能就没了。但奇怪的是,总会有新的账号冒出来,就像割不完的韭菜。
有个做滨罢的朋友跟我说,这些其实都是有人操控的。他们用特定软件批量注册账号,设置好定位,专门在曲靖这类城市活动。那些写着“300元一次”的,说白了就是个诱饵,就等着好奇的人上钩。
想想也是,真要是什么正经服务,何必搞得这么神神秘秘的?而且这价钱定得也挺有意思,说高不高说低不低,刚好卡在让人犹豫的区间。
前两天碰到个更离谱的。居然有人把微信名直接改成了“曲靖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”,这是连掩饰都懒得做了吗?不过这种账号通常活不过半天,估计是被举报太多了。
现在的人上网都精明了,看到这种明显有问题的不太会轻易上当。但要是换成“曲靖微信附近好友300元”这种看似温和的说法,说不定就有人放松警惕了。
其实不管是哪种说法,核心都指向同一个套路。就像街上那些“免费抽奖”的把戏,玩了这么多年,本质上换汤不换药。
我有个表弟在曲靖工作,他说他们小区业主群里经常有人发提醒,让大家注意防范。特别是独居的年轻人,很容易被这种看似直接的邀约迷惑。
有时候想想,这些人的想象力要是用在正道上该多好。整天琢磨着怎么钻空子,不累吗?
现在我看到这类动态都直接划走,连停留都不想多停留一秒。倒不是不好奇,而是觉得没必要给这种人任何关注。
话说回来,网络世界确实需要多留个心眼。看着挺简单的一句话,背后可能藏着好几层意思。特别是涉及到钱财交易时,更得打起十二分精神。
晚上散步时路过小区公告栏,看到派出所新贴的反诈宣传单。上面列的案例里,还真有类似的情况。看来这个问题已经引起重视了。
回家路上我就在想,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,到底哪个更需要提高警惕?或许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答案,因为无论在哪儿,保持清醒总是不会错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