丰城那里有站小巷,丰城附近街巷位置
丰城站边上的那些小巷子
前几天路过老城区,忽然想起有人问起“丰城那里有站小巷”这事儿。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时我也愣了下。车站附近嘛,不就是大马路和广场吗?可仔细想想,每个车站背后都藏着不少有意思的小巷,就像树的年轮,记录着这座城市的生长痕迹。
要说丰城站附近的小巷,得从出站口往右拐说起。那条叫梧桐巷的窄道,宽度刚够两辆电动车错车,可往里走别有洞天。巷口修车铺的王师傅在这呆了二十年,他边拧螺丝边说:“早些年这儿就是片田地,后来车站建起来,慢慢才有了这些巷子。”他顺手往南一指,“再往里走,那才叫迷宫呢。”
果然,穿过梧桐巷就见到蜘蛛网般交错的小巷。这些巷子没有规整的命名,住在巷尾的李阿姨管她门前那条叫“歪脖子巷”,因为巷子中间有棵斜着长的老槐树。早晨七点多,巷口早餐摊的蒸笼冒着热气,买豆浆的街坊站在巷里边喝边聊,那场景就像老照片活了过来。
这些小巷最妙的是它们自成体系。修锁的、缝纫的、卖五金杂货的,都挤在不到叁米宽的巷子两侧。杂货店老板老周有个绝活,能记住每个老主顾的习惯。“张奶奶买盐不爱要加碘的,叁楼小李来买灯泡必配保险丝。”他说这些时正蹲在店门口理货,身后墙上挂满各种零件,像幅现代派拼贴画。
不过这两年变化也挺大。去年巷子统一换了青灰色地砖,墙角还装上了仿古路灯。在附近开了十年理发店的赵姐边给客人剪头发边说:“地面是好走了,就是怀念以前青石板的路面,下雨天踩上去哒哒响。”她剪刀不停,“但你说这些巷子会消失吗?我看不会,车站扩建时本来要拆掉两条巷子,后来还是绕道了。”
傍晚时分再逛这些巷子,又是另番光景。放学的小孩在巷子里追逐,炒菜的香味从各家窗户飘出来。快递小哥骑着电驴在巷子里灵活穿梭,他们对每条巷子的熟悉程度不亚于老住户。有个小哥笑着说:“刚开始在这片送快递,导航都失灵。现在闭着眼睛都能找到哪家在哪条巷子第几个门。”
夜幕降临,巷子渐渐安静下来。只有24小时便利店和少数几家店铺还亮着灯。站在巷口往车站方向望,现代建筑灯火通明,回身看这些巷子,像是被时光遗忘的角落。但正是这些纵横交错的小巷,让车站这片区域不只是匆匆过往的驿站,而是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空间。
或许下次有人问起丰城站附近的小巷,可以这么告诉他:出站往右拐,遇见第一个路口再往左,那里藏着这座城市的另一副面孔。这些巷子看似普通,却连着车站,也系着无数人的日常。每当你从喧闹的车站走进这些巷子,就像从河流的主干道滑进了宁静的支流,速度突然就慢了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