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顶山哪里有100块的巷子,平顶山百元小巷在哪里
平顶山街头巷尾的百元见闻
这几天在平顶山老城区转悠,总能听见街坊邻居闲聊时提起"百元小巷"的说法。说实话,刚开始我也挺纳闷,现在这物价,一百块钱还能在小巷里办成什么事儿呢?带着这份好奇,我决定沿着建设路往西边走,看看能不能找到点儿线索。
在曙光街的岔路口,我拐进了一条冒着炊烟的小巷。巷口修自行车的大爷一边拧着螺丝,一边扯着嗓子跟人唠嗑:"现在想找便宜实惠的地儿,还得往老巷子里钻呐。"这话倒是提醒了我,顺着巷子往里走,还真发现了几家挺有意思的店铺。有家裁缝铺子,改条裤子居然真的只收十块钱;隔壁理发店门口挂着红牌子,洗剪吹标价十五元。这么算下来,要是在这条巷子里转悠半天,一百块钱确实能办不少事儿。
走到巷子中段,正赶上小学放学。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叽叽喳喳地跑进一家糖水铺,掏出五块钱买了叁串冰糖葫芦。老板娘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笑呵呵地给孩子们多淋了勺糖浆。这场景让我忽然明白了,大家说的"百元小巷",未必特指某个具体的地点,倒更像是老城区里这些保持着亲民价格的生活角落。
往矿工路方向继续溜达,又在几个老旧小区附近发现了类似的地方。有家开了二十年的羊杂汤店,十块钱一碗的汤还是用老式煤炉熬着;对面的修鞋摊,大叔正戴着老花镜给皮鞋换底,收费只要八块。这些藏在巷子深处的店铺,像是被飞速上涨的物价遗忘了,依然保持着往日的价格。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要在平顶山找到真正意义上"什么都卖一百块"的巷子,确实不太现实。倒是这些分散在各处的生活小巷,依然能让一百块钱花出实实在在的分量。就像在联盟路偶然遇见的那家旧书店,老板按斤称重卖书,十五块钱居然买到了叁本挺新的小说。
转悠到傍晚,我在湛河边上遇到个摆摊画人像的老先生。闲聊时他说,现在很多人专门来老城区找这些平价小巷,倒不纯粹是为了省钱,更多的是想找回那种慢慢逛街、细细生活的感觉。这话让我站在河岸边发了会儿呆,看着对岸新建的高楼大厦,再回头望望身后这些弯弯曲曲的小巷,突然觉得这种新旧交织的景象,或许才是平顶山最真实的样子。
天色渐暗,巷子里的灯火次第亮起。那些冒着热气的包子铺、飘着饭香的小餐馆、亮着暖黄灯光的小卖部,都在静静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另一面。或许明天,我该去新华区那边再转转,听说那里也藏着不少这样的好去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