衢州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200元爱情在衢州周边是否存在
深夜刷着手机,屏幕的光映在脸上。朋友圈里有人晒着烛光晚餐,有人发着海岛度假的照片。手指无意识地滑动,突然看到一条动态:“现在还能找到200块钱的爱情吗?”
这问题像颗小石子,在心里荡开了一圈涟漪。200块钱的爱情,这说法真有意思。不是指用钱衡量感情,而是说那种简单纯粹的相处方式吧?记得小时候住在奶奶家,巷口卖馄饨的夫妻,每天收摊前总会留两碗,坐在小凳上边吃边聊。那时候的爱情,大概就是一起守着个小摊,却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
时代变了,感情也在变
现在去商场看场电影,再吃个饭,轻轻松松就超过200块了。不是说要计较这些花费,而是忽然觉得,感情的表达方式好像越来越标准化了。过节要送礼,纪念日要仪式,一切都像被设置好的程序。有时候忍不住想,在衢州周边的小县城里,是不是还保留着更朴素的恋爱方式?
上周路过水亭门,看见一对年轻情侣坐在江边石阶上。女孩手里捧着杯奶茶,男孩正在剥橘子,一瓣一瓣地递给她。傍晚的风吹过来,两个人的笑声飘出去老远。那个瞬间突然明白了,重要的从来不是花了多少钱,而是那份愿意把最简单的快乐分享给对方的心意。
朋友前几天相亲回来,苦笑着说现在见面都像在谈生意。房子、车子、工作,明码标价似的。听得人心里发闷。难道在衢州附近,真的找不到那种不看条件,只看眼缘的感情了吗?
200元爱情的真面目
其实仔细想想,200块钱在衢州能做什么?可以买两碗热气腾腾的搁袋饼,再加两杯豆浆;可以去西区大草原放一下午风筝;甚至可以坐班车去趟江郎山,在山顶看日落。这些看似平常的事,如果能和喜欢的人一起做,每件都变得特别起来。
表姐和姐夫结婚十年了,俩人在开化开了家小超市。有次去他们家吃饭,姐夫结完账顺手带了支玫瑰花回来。表姐接过来,找了个塑料瓶插起来,摆在收银台上。那支花才十块钱,可表姐脸上的笑容,比收到999朵玫瑰还灿烂。这大概就是200块钱爱情该有的样子——不在于礼物贵重,而在于记得。
现在的人总说感情现实,可反过来说,我们是不是也在用现实的标准要求感情呢?在衢州周边的小镇里,确实还能见到这样的老人家:奶奶在灶台前忙碌,爷爷就坐在灶膛前添柴。没什么甜言蜜语,但一顿简单的晚饭,两个人能吃出幸福的味道。
昨天在斗潭河边遇到个钓鱼的大爷,他说和老婆子结婚四十年了。“年轻时她陪我在这儿钓鱼,一坐就是一天。那时候哪有什么钱,带个馒头都能乐呵呵的。”大爷说着,鱼竿轻轻一抖,“现在条件好了,可最怀念的还是那些穷开心的日子。”
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,衢州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?或许换个角度想,它一直都在,只是被我们忽略了。在超市里一起挑特价蔬菜的默契,在公园长椅分享一副耳机的亲近,在马路边分吃一个烤红薯的温暖——这些瞬间,都比昂贵的礼物更接近爱情的本质。
倒不是说追求更好的生活有什么不对。只是偶尔会想,在追赶明天的路上,我们是不是把今天最珍贵的部分弄丢了?那种能让心里踏实的感觉,其实不需要太多包装。就像衢州老城区那些青石板路,走得久了,自然就知道哪个转角藏着最暖的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