丰城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,丰城小巷情缘何处寻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6:37:26 来源:原创内容

巷子深处的青石板路被雨水洗得发亮,老墙角的牵牛花攀着木格窗棂一路向上。穿校服的女孩扶着自行车在巷口张望,车篮里装着刚出炉的烧饼,芝麻香气混着晨雾飘得很远。这是丰城西区的古巷群落,每扇虚掩的木门后都藏着半部城市记忆。

杂货铺阿婆坐在竹椅上打盹,手边收音机咿呀唱着地方戏。我问她是否见过经常来买桂花糖的年轻情侣,她眯眼笑了:“巷子南头照相馆的暗房里,冲印过好多牵手的身影呐。”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,斑驳的招牌在风里轻轻晃动,像在诉说什么。

照片里的年轮

照相馆老板是个戴圆眼镜的中年人,他正在整理刚扫描的老相册。“你看这张,”他指着显示屏上泛黄的照片,“1987年在巷尾槐树下拍的,新郎的皮鞋还沾着泥。”画面上穿着大红嫁衣的姑娘笑出两个梨涡,身后是如今早已拆除的供销社。

暗房里的显影液泛着微光。他说起去年冬天总来拍照的大学生,两人总在周叁下午带着胶卷过来。“女孩踮脚摘屋檐冰棱时,男生偷偷按了快门。那种眼神藏不住事情的。”水滴从晾着的照片角落滑落,在塑料布上积成小小的水洼。

隔壁裁缝铺的缝纫机声透过薄墙传来,伴随着栀子花的香气。老板娘送改腰身的连衣裙时,总会多别两枚茉莉花扣。“从前我婆婆在这开店时,新娘子都来找她缝嫁衣。”她捏着粉笔在布料上画线,阳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。

巷子转弯处的烟纸店还保留着木质柜台,玻璃罐里的话梅糖叁十年没变味道。店主儿子大学毕业后回来重整了铺面,现在兼卖手冲咖啡。“总有人来问从前在窗口卖毽子的辫子姑娘,”他磨着咖啡豆笑起来,“那是我小姑,嫁到城南都当奶奶啦。”

暮色渐浓时,灯笼铺的爷爷点燃了门口的马灯。他正在扎兔子灯,竹篾在苍老的手指间弯成月牙的形状。“在这条巷子求过婚的少说十几对,”他指着青石板路的裂缝,“前年有个小伙子跪得太急,膝盖磕出血了。”电线杆上的麻雀啾啾叫着,仿佛在应和这个故事。

晚风拂过巷口的许愿墙,那些系在铁艺花架上的木牌轻轻相撞。有人用钢笔认真写着“要永远一起看巷子的四季”,墨迹被雨水晕开成蓝色的云。墙角蹲着喂猫的奶奶忽然说:“昨天也有对年轻人来找定情的地方,说是七年前在这棵梧桐树下初遇的。”

路灯次第亮起时,我看见婚纱店的橱窗里摆着件珍珠头纱。店员正在调整模特的姿势,背景板画着这条巷子的素描图。“很多客人指定要来这里取景,”她整理着裙摆说,“去年拍的客人刚寄来宝宝满月照,就在巷子第叁个拱门那儿拍的。”玻璃映出路过情侣牵手的倒影。

深秋的银杏叶飘进巷子南端的信箱,那是个还坚持送信的老邮筒。邮递员打开铜锁时,我看见几封贴着心形贴纸的信件。“总有人往这个旧址寄情书,”他不好意思地解释,“虽然收信人可能早就搬走了。”自行车铃声中,那些未尽的话语在信箱里轻轻摇晃。

茶馆二楼传来琵琶试音声,老板边沏茶边说今晚有评弹专场。“上场表演的先生和搭档因戏结缘,谢幕时在这扇雕花窗前求的婚。”他推开木窗,正好能望见巷子全景。晾衣绳上的衬衫在风里起舞,像许多未说完的絮语。

当我走出巷口回望,灯笼的光晕里又多了几个依偎的身影。也许明天会有新的故事从某扇木门后开始,就像墙隙里年年生长的凤仙花。照相馆老板说得对,这座城市的柔情,终究都藏在丰城巷子里的爱情故事里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