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青城小巷子玩辩辩快餐,共青城小街巷辩辩速食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1:43:44 来源:原创内容

要说共青城这几年变化最大的,除了拔地而起的高楼,就是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子了。我那天闲着没事,拐进了城南一条叫不上名字的窄巷,青石板路坑坑洼洼的,两边的老墙上爬满了青苔。

巷口有个推着小车卖糯米包油条的大妈,动作麻利得很。我正看着呢,旁边忽然钻出个穿校服的男孩,低着头噼里啪啦按手机,嘴里还念叨着:“妈我快到校门口了...”这孩子,明明刚从网吧出来,隔着屏幕都能编出花来。

指尖上的烟火气

再往里走,景象就更热闹了。卖煎饼果子的、修鞋的、开小卖部的,家家户户都在门口贴了二维码。最逗的是有个理发店,老师傅拿着推子给人理发,旁边架着手机正在视频,那头的人指挥着:“左边再短点...”这年头,连剪头发都能远程操作了。

我忽然想起十年前在这条巷子里的光景。那时候想约同学打球,得挨家挨户敲门喊人。现在呢?手机上发个消息,五分钟就能凑齐一队人。科技是把双刃剑啊,让人近了,也让人远了。

巷子深处有家面馆,老板是个实在人。我问他现在用不用外卖平台,他擦着汗说:“用啊,不用哪行?不过老街坊来了,我还是习惯扯着嗓子喊一声‘二两牛肉面’。”这话听着特别亲切,就像碗里冒着的热气,实实在在的。

正说着,门外传来电动车的刹车声,穿黄色外卖服的小哥探头喊了声:“27号好了没?”老板应着,手脚利索地打包。那一刻,传统和现代在这小小的店面里奇妙地融合了。

巷子里的年轻人有自己的活法。我见过两个女孩坐在石阶上,各自捧着手机,屏幕上跳动着同样的游戏界面。她们嘻嘻哈哈的,偶尔互相推搡一下,现实和虚拟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。

有个开奶茶店的小姑娘告诉我,她店里七成生意都来自线上订单。“有时候客人就站在柜台前,也要先在手机上下单,说是要积攒积分。”她笑着说,眼里透着理解。
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那些从窗户里透出的光,有的来自老式灯泡,有的来自手机屏幕,交织在一起,竟意外地和谐。也许这就是现在的市井生活吧,既保留着传统的烟火气,又裹挟着数字时代的印记。

我走出巷子时,又碰到那个卖糯米包油条的大妈。她正在收摊,手机外放着戏曲,屏幕上还闪烁着未读消息的红点。这画面,活脱脱就是这条巷子的缩影——一脚踏在过往,一脚迈向未来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