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冈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,黄冈周边学生百人叁小时活动
这两天朋友圈里都在传一个消息,说黄冈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搞了个特别热闹的活动。我有个表妹也参加了,昨晚打电话时她声音还带着兴奋劲儿:“姐你没来太可惜了,我们那个黄冈周边学生百人叁小时活动,简直像露天嘉年华!”
说起来这个活动筹备得挺突然的。上周叁放学时,几个学生干部在食堂门口发传单,说是要办个叁小时快闪活动。最初以为就是普通的联谊,没想到最后来了这么多人。组织者小陈告诉我:“本来预计七八十人,结果消息传开,连隔壁乡镇的学生都骑着自行车赶来了。”
百人队伍像彩虹
那天下午叁点,操场上已经聚满了人。穿校服的学生们自动分成不同小组,远看就像移动的彩虹。最有趣的是破冰环节——大家用方言介绍自己,有个男生一开口就把“吃饭”说成“呷饭”,全场笑成一片。这种接地气的交流方式,瞬间拉近了城乡学生之间的距离。
活动设计得很巧妙,既不是死板的讲座,也不是枯燥的团建。他们设计了个“家乡寻宝”游戏,每组要收集十种不同乡镇的植物标本。我表妹那组最先完成任务,她说在寻找过程中,有个农村同学教她认得了马齿苋:“这个焯水凉拌可香了,我奶奶常做。”表妹笑着说,这是她在城里从来没接触过的知识。
现场还设置了手工艺体验区。几个会藤编的同学带着大家编小篮子,刚开始手指笨拙地绕来绕去,后来慢慢找到诀窍。有个男生编了个歪歪扭扭的笔筒,非要送给带队老师当纪念品。老师说这是她收到最特别的礼物,当场就把钢笔插进去了。
天色渐晚时,所有人围坐成圈玩成语接龙。输的人要表演家乡的童谣,有个小姑娘唱了首采茶调,声音清亮得像山泉水。后来不知谁先起的头,大家开始分享自己未来的梦想。想当医生的、想学农业技术的、想回家乡办民宿的...各种理想在暮色中闪闪发光。
活动结束前,组织者搬出个签名横幅。同学们在上面写祝福话时,墨迹被晚风吹得微微晕开,像极了他们此刻交织在一起的未来。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——很多学生互相留的不是社交媒体账号,而是家庭地址:“放假来我们村玩,带你去摘野柿子。”
这次黄冈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的活动,表面看只是场普通的聚会,但仔细想想,它打破了学校之间的隐形围墙。这些年轻人用叁小时建立起来的联系,或许会比我们想象的更长久。现在偶尔还能看到他们在朋友圈里互动,约着下次要去谁家的果园帮忙。
临走时我注意到,操场上有个男生在教新认识的朋友玩陀螺。那种木制陀螺现在城里很少见了,但在乡间还是孩子们的爱物。陀螺在地上旋转的身影,莫名让人联想到这些年轻的生命——无论在城镇还是乡村,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闪闪发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