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虞100元小胡同,上虞百元小巷游览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3:51:57 来源:原创内容

趁着周末天气正好,我忽然想起朋友提过的上虞100元小胡同,干脆去转转。这名字听着就挺有意思——一百块钱能在小胡同里玩出什么花样?

巷子口摆着个木牌子,歪歪扭扭写着"百元美食路线图"。卖糖画的大叔见我盯着看,笑呵呵递来一张毛边纸:"按这个走,管饱!"第一站是家做了叁十年的臭豆腐摊,油锅滋啦作响,五块钱就买到金黄油亮的四块,配着老板娘自制的辣酱,外脆里嫩吃得满嘴香。

巷子里的烟火气

往深处走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。裁缝铺的收音机放着越剧,修鞋匠的锤子敲出笃笃的节奏。有个婆婆坐在门槛上包艾饺,见我路过非要塞两个尝尝。糯米皮裹着咸菜笋丁,叁块钱一个,咬开还冒着热气。

在酱园门口遇上同来游玩的小情侣,我们凑钱买了十块钱的什锦酱菜。戴着老花镜的老板打开一个个陶缸,萝卜干、嫩黄瓜、雪菜梗各装一勺,用油纸包得方正。就着刚出炉的烧饼分食,咸香爽脆,倒比饭店里的精致小菜更对胃口。

转角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,银匠正在窗边打磨镯子。他儿子在隔壁开奶茶店,十五块钱的柠檬茶用搪瓷缸装着,杯壁凝着水珠。坐在竹椅上歇脚时,看见墙头探出几枝石榴花,鲜红鲜红的。

百元游的意外收获

算算账,臭豆腐、艾饺、酱菜、烧饼、奶茶加起来才四十多。正琢磨剩下的钱怎么花,忽然闻到熟悉的香味——竟是小时候的橘红糕。玻璃柜里白胖的米糕点缀着橘皮,十块钱能买大半袋。老板说他们坚持用传统竹蒸笼,所以特别软糯。

日头西斜时,手里还攥着二十块。干脆走进巷尾的旧书店,在泛黄的书堆里淘到本八十年代的上虞风物志。老板用报纸仔细包好书,笑说:"这书在我这儿搁了十年,今天总算遇上识货的。"

临走前又绕回糖画摊子,让大叔画了个小兔子。夕阳把糖浆照得琥珀般透亮,举着这甜蜜的纪念品,突然觉得这上虞百元小巷游览,买的不是吃食玩物,倒像是把旧时光也装进了兜里。

回程时翻看风物志,正好读到描写这条街的段落。原来百年前这里就是热闹市集,现在依然充满生机。或许真正的韵味不在花了多少钱,而在于石板路上响过的脚步声,始终不曾断绝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