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陆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校园后巷品茶时光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4:31:11 来源:原创内容

傍晚五点半的下课铃响起,安陆女子学院的白漆拱门里便开始涌动出穿浅蓝色校服的身影。我总爱绕过正门那条栽满香樟树的大道,独自拐进教学楼后面的小街。这里藏着我们心照不宣的秘密——叁家挨着的茶铺,门脸都不大,却总飘着让人走不动路的茶香。

最靠里的"陈记茶铺"是我常去的。老板娘四十来岁,总系着靛蓝围裙,看见熟客就弯起眼角:"老规矩?今天有刚到的云雾毛尖。"她不说"欢迎光临",也不用扫码点单,木质柜台上的青瓷茶壶永远冒着热气。靠窗第二张桌子被爬山虎遮去半边,从这个角度能望见操场褪色的国旗杆,却又不会被过往行人注意到。

茶香里的闲话时光

玻璃杯里嫩绿的芽叶缓缓舒展,像极了我们在这里消磨的慢时光。同桌的小敏突然用指尖轻点桌面:"快看,桂花开了。"果然,斜对面院墙探出的枝桠上,碎金似的桂花正落在巷子青石板上。这时节喝桂花乌龙最应景,老板娘却从来不做推荐,她总说:"喝茶这事啊,得等你们自己慢慢尝出来。"

记得去年深秋,我们在这讨论要不要参加辩论赛。茶凉了又续,直到巷口路灯亮起,在氤氲的水汽里,犹豫渐渐被说成了决心。后街喝茶的时光就是这样,不像教室那么正经,也不像宿舍太过随意,恰到好处的距离,反倒让很多拧巴的心事自己松开了。

暮色渐浓时,茶铺檐下的灯笼会被逐一点亮。暖黄的光晕透过手工糊的棉纸,把每个人的侧脸都衬得格外柔和。这时候常能听见隔壁桌学姐讨论实习见闻,她们端着白瓷杯的样子,已然带着些许社会人的沉稳。而我们这桌大二生,还热衷于比较哪家茶铺的茉莉花茶熏制得更透,争到兴起直接端杯互尝,老板娘见状总会多送一碟南瓜子。

雨天的茶铺别有一番韵味。雨水顺着黑瓦滴落在青石板上,我们挤在窄窄的屋檐下,看雨水在巷子中央汇成细流。空气中茶香混着土腥味,莫名让人心安。这样的午后最适合喝普洱,看着红浓的茶汤,什么作业压力、社团烦恼,都随着窗上的水汽模糊远去。

其实想想,校园后巷品茶时光之所以让人留恋,不只是茶好喝,更是那种不紧不慢的节奏。现代人总习惯把事情安排得满满当当,连喝杯奶茶都要计算排队时间。可在这里,等一壶水烧开要十分钟,茶叶舒展要叁分钟,就连老板娘找零钱都要从铁皮盒里慢慢数硬币——这种"浪费"反而成了奢侈。

偶尔会有毕业多年的学姐回来看望,她们穿着职业装坐在熟悉的角落,指甲油的颜色和茶杯撞色时自己先笑起来。听见她们聊起股票涨幅、婚嫁日程,突然觉得这条小巷像时间的回廊,不同阶段的我们在此重迭。而茶始终是那个味道,提醒着每个匆匆路过的人:慢下来,尝尝生活本来的滋味。

巷子深处的老槐树又飘下几片叶子,落在老板娘刚扫过的石阶上。她也不急着再扫,反而进屋取了新到的凤凰单丛给我们试喝。这种不经意的好意,就像茶汤里回甘的蜜韵,才是安陆女子学院后街喝茶最让人惦记的部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