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宾火车站附近站街,来宾车站周边街景
站在来宾火车站出站口,热风混着汽油味扑面而来。我拎着行李四下张望,这地方比想象中热闹得多。
广场两侧种着高大的棕榈树,树荫下挤满了举着手机等网约车的年轻人。有位老大爷坐在自备的小马扎上摇蒲扇,脚边蹲着只土狗,那狗懒洋洋地瞥我一眼,又把脑袋搭回前爪上。这样的场景,和很多小城市的车站没什么两样。
车站旁的小街
我顺着人流往南走,拐进了一条叫"站前路"的街道。这条路可真有意思,左边是新建的连锁酒店,玻璃幕墙亮得晃眼;右边却是一排老式骑楼,墙皮褪色发黄,晾衣竿从窗户伸出来,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衣服。
卖水果的叁轮车在巷口停着,老板娘正麻利地给客人削菠萝。她削皮的动作行云流水,金黄果肉在阳光下特别诱人。我忍不住也买了一块,酸甜汁水在嘴里爆开,顿时觉得这趟奔波值了。
再往前走,有个阿姨支着简易炉灶卖糍粑。糯米团在铁板上煎得滋滋响,撒上花生粉卷起来,叁块钱一个。她说在这摆了十几年摊,每天看着车站人来人往。"早些年都是绿皮火车,现在好多动车啦。"她边翻动糍粑边说,有个去广州打工的小伙子,每个月回来都要买两个。
这条街就像个微缩的世界,新与旧、快与慢都挤在一起。连锁店的电子音和摊贩的叫卖声混成特别的交响曲,说不上多么悦耳,却特别真实。
我在想,每个匆匆路过的人,大概都会对这条街留下不同的印象吧。有人记得水果的香甜,有人记得糍粑的软糯,而我最记得那个煎糍粑阿姨的笑容——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,特别温暖。
市井烟火气
傍晚时分,车站周边彻底活络起来。下班的人、等车的人、附近居民都出现在街上。大排档把塑料桌椅摆到路边,炒锅颠得哐当响,螺蛳粉的味道飘得老远。
五金店老板坐在店门口泡茶,看见熟人就招手邀一杯。杂货铺里,两个老头在下象棋,围观的人比下棋的还着急。这种松弛的氛围,和大城市步履匆匆的街头完全不同。
我发现车站周边最动人的,不是那些光鲜的建筑,而是这些细碎的日常。它不像旅游景点那样精心打扮,却让人莫名安心。可能这就是市井生活的魅力吧,粗糙,但是有温度。
天快黑时,我回到车站广场。灯光次第亮起,把棕榈树的影子拉得很长。那排骑楼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宁静,有几扇窗户已经透出暖黄的灯光。
这一天的见闻让我明白,车站不只是出发和到达的地方。对生活在周边的人来说,这里是他们的整个世界。那些看起来普通的小店、摊贩、街坊,构成了鲜活的市井画卷。
远处传来火车汽笛声,又一趟列车进站了。新来的旅客们拖着行李箱走出站口,脸上带着和我上午一样的茫然。不过我相信,当他们走过站前路,尝过路口的水果和糍粑,应该也会感受到这条街的独特气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