弥勒做服务的小巷子,弥勒服务小巷
这条小巷子就在弥勒城东头,窄得只能容两个人并排走。青石板路磨得发亮,墙角挂着青苔,湿漉漉的空气里有股老房子的味道。说实话,第一次拐进来的时候,我压根没想到这种地方还能做服务。
巷口修鞋的老陈是这里的老住户。他那台补鞋机嘎吱嘎吱响了二十年,针线在他手里翻飞的样子,像在表演绝活。有天我鞋跟掉了,他边修边说:"别看这巷子旧,你要配钥匙、改衣服、修家电,往里走十步一家。"他努努嘴,"老李家的钟表铺子,能修你爷爷那辈的闹钟。"
巷子里的手艺人们
再往里走真是别有洞天。第叁家是刘大姐的裁缝铺,布头堆到房梁,她眼睛毒得很,看你一眼就知道腰围。有回我裤腿长了,她踩着缝纫机闲聊:"现在商场改条裤子要五十,我们这儿还是十五。"她扯了扯线头,"老街坊就认这个理儿。"
最绝的是巷尾修收音机的孙师傅。他那铺子像个废品站,却总能捣鼓出声音。上次有个小伙子抱着台古董收音机来,说是爷爷的遗物。孙师傅戴着放大镜折腾半天,突然机器里飘出咿咿呀呀的戏曲声,小伙子眼圈当场就红了。
其实在弥勒做服务的小巷子里,最打动人心的不是手艺有多精,而是那种认准了就一辈子的劲儿。王阿姨的理发店从来只会剪叁种发型,可八十岁的赵爷爷每月还是拄着拐杖来:"从结婚那天就在这儿剪,习惯了。"
傍晚时分,巷子就活泛起来了。下班的人顺道来取修好的鞋,主妇们拿着不合身的衣服来改,还有个妈妈领着孩子来修玩具车。炊烟从老房子的烟囱里飘出来,和修理铺的焊锡味儿混在一起,成了这条弥勒服务小巷特有的气息。
现在城里到处是连锁店,手机一点服务上门。可这条巷子还是老样子,老师傅们守着叁尺柜台,修的不仅是物件,还有人们对旧时光的那点念想。哪天你要来弥勒,不妨也来这条做服务的小巷子转转,说不定能找回些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