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肥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,合肥男士常逛的小巷
要说这座城市的烟火气啊,还得看那些不起眼的小巷子。尤其是傍晚时分,你往老城区那些弯弯绕绕的巷子里走,总能碰见叁五成群的合肥爷们。他们穿着再普通不过的罢恤短裤,趿拉着拖鞋,熟门熟路地钻进某家小店。这种自在劲儿,跟白天在写字楼里完全是两个人。
先说叁孝口那片吧,有条巷子窄得只能容两人并肩走。可就在这么个地方,藏着家做了二十多年的牛肉面馆。老板是个嗓门洪亮的中年人,见到熟客就扯着嗓子喊:“老规矩,多放香菜?”常来的张哥跟我说,他每周必来两叁回,就爱坐在门口塑料凳上嗦面的感觉。面汤冒着热气,辣椒油浮在表面,他边吃边看着巷子里人来人往。“在这吃面,比在家吃饭还舒坦。”他说完这话,把最后一口汤喝得干干净净。
再往城隍庙附近走,有条巷子白天安静得很,可一到晚上就热闹起来。巷子深处有家烧烤摊,老板永远系着那条油渍斑斑的围裙。老王是这里的常客,他最喜欢坐在巷子拐角的矮桌旁。几串烤五花,一瓶冰啤酒,他能从七点坐到深夜。有回我问他为啥偏爱这地方,他眯着眼睛想了想:“在这儿,手机可以不看,话可以慢慢说。”是啊,巷子里的时间好像走得特别慢,慢到能听见炭火噼啪作响的声音。
这些小巷子到底有什么魔力
说起来也挺有意思,这些巷子大多没有醒目的招牌,环境也说不上多好。可就是让人惦记。李叔在银行上班,每天西装革履的,可下班后总爱绕道去双岗那边的一条巷子。那里有家开了十几年的麻辣串小店,他说坐在巷子深处的小马扎上,辣得满头大汗时,才感觉真正下了班。
或许这些巷子对合肥男人来说,就像个特殊的避风港。在这里不用端着架子,不必想着明天要交的报告。可以大声说笑,可以安安静静发会儿呆。老周在巷子口修鞋修了叁十年,他见证了多少男孩变成父亲,又带着儿子来吃同一家店的赤豆糊。
现在城市越来越新,高楼越来越多,但这些藏在街角巷尾的小店却顽强地生存着。它们不张扬,不做广告,全靠街坊邻居口耳相传。就像红星路那边的几条巷子,要不是熟人带路,你可能永远发现不了那些宝藏小店。
昨晚我又遇见常去巷子里吃饭的小陈,他正带着五岁的儿子在巷子深处买桂花糕。小朋友踮着脚趴在玻璃柜前,那专注的神情和他爸爸一模一样。看来啊,这些巷子的故事,还要继续讲下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