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安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,集安男士常逛的小巷
集安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
你要是来集安,别光盯着大马路看。那些气派的商场和宽阔的广场,是给外来客看的。真想瞅瞅集安男人的日常生活,你得把目光投向那些弯弯绕绕的,藏着城市呼吸的集安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。
我说的这种小巷子,可不是什么旅游地图上标注的古街。它们通常很窄,两边是有些年头的居民楼,墙皮或许都斑驳了。大白天的,这里静悄悄的,可一到傍晚,特别是周末,那股子生气就“呼”地一下冒出来了。
巷子口总能有那么一两家开了十几二十年的老店。招牌不新,但门口停着的电动车、摩托车最多。老板是个五十来岁的大叔,系着条看不出本色的围裙,在烟雾缭绕的烤架前忙活。他不用问你,就知道老主顾要什么。“老规矩?”他抬头问一句,对面站着的,可能正是刚下班,工装都没换的汉子。“嗯,老规矩。”这就行了,几句话的功夫,默契全在里面。
这里就是集安男士常逛的小巷的起点。他们叁叁两两地聚过来,不是为了什么山珍海味,就为了一口熟悉的烟火气。几串滋滋冒油的肉筋,一盘毛豆花生,再来两瓶冰镇的本地啤酒,往路边支起的小桌旁一坐,这一天才算真正落了听。
你说他们聊啥?嘿,那可海了去了。从孩子这次月考的成绩,到厂里最近的人事变动;从国际形势能一直掰扯到楼下菜市场的猪肉价格。声音不高,语速不快,偶尔还夹杂着几句地道的方言粗口。在这里,不用端着,不用装着,可以放声大笑,也可以皱着眉头沉默地嘬一口烟。这条小巷,像个安全的壳子,把外面的那些压力和规矩,暂时都隔绝了。
再往里走,可能还藏着个连招牌都没有的理发铺。老师傅的手艺,是从父辈那儿传下来的,理发、刮脸、修面,一套流程下来,能让疲惫的脸重新焕发光彩。老师傅一边磨着剃刀,一边听着客人的家长里短,他可能不怎么说,但心里跟明镜似的。有时候,理个发更像是进行一次短暂的心理按摩。
也有那种小小的棋牌室,当然,不是赌钱的那种。就是几个老哥们儿,凑在一起下几盘象棋。楚河汉界,杀得是难分难解,围观的人比下棋的人还激动。“跳马!跳马呀!”“别听他的,出车!”那认真的架势,不亚于指挥一场真正的战役。输赢不重要,重要的是这个较劲和拌嘴的过程,是脑子还在转动的证明。
这些集安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,它们不像商业区那样光鲜亮丽,却实实在在是这座小城的毛细血管,流淌着最真实的生活脉动。这里没有西装革履的束缚,只有汗衫拖鞋的舒适;没有觥筹交错的应酬,只有推心置腹的闲聊。他们是丈夫,是父亲,是儿子,承担着各自家庭的责任。而只有走进这条小巷,在烤串的烟火里,在棋盘的厮杀中,在熟悉的乡音环绕下,他们才能短暂地做回自己,给身心充充电,然后,第二天继续精神抖擞地,为生活去打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