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城学生品茶工作室,肥城学生茶艺交流空间
这几天路过学校后街,发现新开了家挺特别的小店——肥城学生品茶工作室。说真的,第一眼看到这个招牌就觉得挺新鲜,学生和品茶这两个词放一块儿,莫名有种跨次元的感觉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推开门,没想到这一脚就踏进了新世界。
店面不大,但布置得特别温馨。原木色的架子上摆着各式各样的茶叶罐,靠窗的位置放着几盆绿萝,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。最让我惊讶的是,这里的学生还真不少,叁叁两两地坐在矮桌旁,手里捧着白瓷杯小声交流着。
不只是喝茶的地方
店主是位大叁的学长,一边熟练地烫着茶具,一边和我聊天:“很多人以为年轻人只爱喝奶茶,其实不是的。我们就想打造一个肥城学生茶艺交流空间,让大家在这里慢慢品味传统茶文化。”他说话时眼睛亮晶晶的,手里的动作却一点没慢下来,温杯、投茶、冲泡,整套动作行云流水。
我接过他递来的茶杯,浅金色的茶汤在杯中轻轻晃动。学着别人的样子先闻了闻,一股淡淡的花香钻进鼻腔。小心地抿了一口,嗯...和平时喝的茶包确实不一样,口感特别清爽,回甘也很明显。“这是什么茶?”我忍不住问道。“这是咱们山东本地的日照绿,很多同学第一次喝就喜欢上了。”
旁边一个戴眼镜的女生接过话茬:“我本来对茶一窍不通,来了几次之后,现在都能分辨出不同产区的龙井了。”她说着拿出自己的小本子,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种茶叶的特点和冲泡心得。“在这里认识了挺多茶友,我们经常约着一起来试新茶。”
确实,这个肥城学生品茶工作室最特别的不是茶,而是这种轻松自在的氛围。没有传统茶室那种严肃的感觉,大家都很随意,可以安静地看书,也可以小声讨论功课,或者就是单纯地发呆。墙上贴满了便利贴,都是同学们留下的品茶感受,有的还画了可爱的插画。
第二次去的时候,正好赶上他们在办一个小型的茶会。五六个人围坐一圈,中间摆着叁款不同的乌龙茶。学长带着大家从外观、香气、滋味一点点对比,有个男生特别认真地记笔记,说要把这些细节写进他的小说里。说实话,这种沉浸式的体验,比看十篇茶文化的文章都来得直观。
现在周末有空的时候,我都会去坐坐。点一壶茶,看看书,或者就是看着窗外的行人发呆。手机调成静音,让自己真正地放松一两个小时。说来也怪,每次从工作室出来,心情都会变得特别平静,好像那些烦心事都被茶香冲淡了。
最近他们还搞了个“每月一茶”的活动,每次重点介绍一种茶叶。这个月是普洱,架子上摆着不同年份的茶饼,旁边还放着便签纸,让大家记录品饮感受。我看到有张便签上写着:“2015年的熟普喝起来特别醇厚,像在喝历史。”忍不住笑出声,这比喻还挺有意思的。
其实想想,年轻人不是不喜欢传统的东西,只是需要合适的契机和场合。像这样轻松自在的肥城学生茶艺交流空间,既保留了茶道的韵味,又打破了那些条条框框的束缚,自然就吸引了很多同龄人。毕竟,谁不喜欢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,找个舒服的角落歇歇脚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