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交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看是不是卖的,附近的人意图判断
最近和朋友聊天,说起在古交用微信附近的人功能时,他突然问我:你怎么判断对方是不是做销售的?这话让我愣了几秒。确实,现在打开附近的人,各种头像和签名看得人眼花缭乱,有时候聊了半天才发现对方是想推销产物。
其实要判断对方的意图,首先得看资料页。比如头像要是特别正式的职业照,签名里又带着「优质货源」「加盟代理」之类的字眼,那八成是在推广业务。不过也得留个心眼,现在很多人会把工作号和私人号分开,说不定人家只是习惯这样设置呢?
从聊天内容看端倪
刚开始打招呼的时候,如果对方开门见山就问「需要某产物吗」,那意图就很明显了。但更多时候,他们会先套近乎,聊着聊着才把话题引到商品上。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,确实让人不太好分辨。
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刚开始聊得挺投缘,结果没两天对方就开始发产物图片。这时候才恍然大悟,原来之前的闲聊都是在铺垫。所以现在遇到特别热情陌生人,我都会多观察几天再深聊。
说到意图判断,其实还有个细节值得注意。正常交朋友的人,聊天内容会比较随性,而带着销售目的的人,总会想方设法把话题往特定方向引导。比如你提到最近睡眠不好,对方马上推荐保健品;说起想减肥,立刻介绍代餐产物。这种刻意的话题转向,往往能反映出他们的真实目的。
不过话说回来,在古交这样的小城市,有时候遇到推销的也未必要急着拒绝。万一真遇到合适的商品或服务,也算是各取所需。关键是把握好分寸,别让商业交往影响了生活。
现在我在用附近的人时,会特别注意对方的动态更新。如果经常发产物信息,或者明显是营销内容,那就基本能确定身份了。倒是那些分享日常生活、偶尔发发心情的人,更可能是真心想交朋友。
当然啦,这些都只是个人经验。每个人的使用习惯不同,遇到的状况也不一样。重要的是保持警惕,也别太过敏感,毕竟网络社交本来就需要时间互相了解。在古交这样人情味浓的地方,说不定哪天就能遇到投缘的朋友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