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城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,学生服务300元随时响应
最近在凤城的朋友圈里,经常能看到这样一条信息:凤城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。刚开始我也纳闷,这是什么新玩法?直到上周家里需要临时搬几件家具,试着联系了其中一个电话,才发现这真是个挺实在的服务。
一次意外的体验
那天下午五点,我在小区群里发了求助信息。原本想着这个点学生们都在吃饭,可能得等很久。没想到十分钟后就有个戴眼镜的男生骑着电动车来了,还挺腼腆地说:“姐,我是理工大的,课少的时候接点活。”叁个大书柜,他愣是没让我搭手,来回跑了六趟。完事后我给他转钱,他擦着汗说:“我们好几个同学都在做这个,学生服务300元随时响应,比发传单自在多了。”
说实话,这个价格在现在来说真不算高。上次找搬家公司,起步价就要两百,还不包括楼层费。这些学生倒好,不管是帮忙取快递、陪老人去医院,还是临时照看宠物,只要在能力范围内,他们都乐意接单。有个大二女生告诉我,她上周刚帮邻居看了叁天小猫,赚的钱正好买了考研资料。
年轻人自己的算盘
在奶茶店遇到做这行的学生团队时,他们正边写作业边等订单。带队的班长跟我说,现在很多同学都不好意思总向家里要钱,但又想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。“我们建了个群,谁有空谁接单,反正比躺着刷手机强。”他掏出手机给我看,好家伙,两百多人的群,每天都有各种求助信息跳出来。从代买早餐到帮忙调试电脑,五花八门的要求都有。
有个细节挺打动我的。他们接单时总会先问清楚具体要做什么,如果遇到超出能力范围的,比如修电路这种专业活,会老实说“这个我们不敢乱动”。有次有个阿姨让去幼儿园接孩子,他们也没接,说毕竟涉及安全问题。这份清醒,比挣多少钱都珍贵。
现在凤城好几个小区都习惯了这种学生服务300元随时响应的模式。住在学林苑的王奶奶说,这些孩子帮她交过水电费,还教她用智能手机:“比外面找的人放心,都是附近大学的孩子。”有时候做完事,家长还会留他们吃个水果,倒像是多了个邻家晚辈。
当然也会遇到些尴尬情况。比如有次两个同学同时接到同一个订单,最后还是客户出来打圆场,说正好活儿多,干脆一起做了。现在他们学聪明了,用了个小程序来管理订单,虽然偶尔还是会有产耻驳,但至少不会闹乌龙了。
看着这些年轻人骑着共享单车穿梭在街道间,突然觉得这种模式挺有意思。既解决了零花钱的问题,又锻炼了待人接物的能力。上次遇到的那个理工男后来还跟我说,通过这个服务认识了现在实习公司的师傅。你说巧不巧?
晚上路过大学城,还能看见有些同学刚做完兼职回来,叁五成群地讨论今天的趣事。或许这就是年轻人特有的活力吧,总能把枯燥的事变得生动起来。那句话怎么说来着?办法总比困难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