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青城附近100块钱的爱情,邻近百元情感故事
共青城附近100块钱的爱情
南湖桥头的晚风总是带着湿润的青草气,老张推着他的烤红薯车吱呀吱呀地停在路灯下。我常去他那儿买红薯,叁块钱一个,热乎乎地捧在手里。有天他收摊时突然说:“现在的小年轻处对象,在共青城附近100块钱的爱情都算奢侈喽。”我愣了下,他笑着指向远处亮着霓虹灯的快捷酒店,“开个房就要八十,剩下二十够干啥?买两瓶水坐湖边吹一晚上风呗。”
这话让我想起小杨。去年冬天他在服装厂打工,认识了流水线那头的小芬。两人第一次约会真的只花了九十八块五——两碗拌粉十六,电影票四十五,共享单车月卡不用另算钱,最后在便利店买了支叁块五的甜筒,你一口我一口分着吃。小杨说当时窘得手心冒汗,小芬却笑得眼睛弯弯:“比厂里食堂的饭好吃多啦。”
后来他们真在城南租了个单间,月租叁百。有次我去送东西,看见小芬正把路边捡的野向日葵插进矿泉水瓶。窗台上晾着她用旧毛衣改的手套,针脚歪歪扭扭的。小杨偷偷告诉我,有回他发烧,小芬凌晨跑去敲药店的门,用仅剩的五十块钱买了药,回来时头发都在往下滴水。
其实这样的邻近百元情感故事在共青城比比皆是。快递站的阿亮总在手机备忘录记着“她生日存200”,结果那天姑娘拽着他去吃了叁十八元的麻辣烫;开摩的的老周和妻子结婚二十年,至今保持每周叁去吃六块钱管饱的素炒粉的习惯。你说他们穷吗?确实不宽裕。可老周那句话实在:“当年她嫁我就图我会说‘明天豆浆给你多放勺糖’。”
如今快捷酒店倒是越盖越高,但总有人选择在傍晚的南湖边慢慢走。路灯把两个人的影子拉长又缩短,像在用另一种方式计算时光的价值。或许真正的邻近百元情感故事从来不在意数字,就像小芬那瓶野向日葵,不用花钱也能照亮整个房间。
前两天路过老张的摊子,他正给一对小情侣挑最甜的红薯。女孩说要小的,男孩非要换大的,最后多花了两块钱。他们走远时,老张冲我眨眨眼:“瞧见没?这就是咱共青城附近100块钱的爱情——九十八块五的温饱,加上一块五的娇惯。”炉火映得他满脸通红,那簇火苗在晚风里跳动着,像极了某种不会熄灭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