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顺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安顺300元情感故事
那天在安顺老街的茶馆里,听隔壁桌的大叔说起个事儿。他压着嗓子说:“现在这世道,叁百块能干啥?请人吃顿饭都不够。可偏偏有人信这个——安顺附近300块钱的爱情。”
我捧着茶杯没吱声。巷子外的霓虹灯一闪一闪的,把半个天空都映成了粉色。
巷子深处的灯箱
后来有天晚上,我抄近路穿过南华路后巷。有个发廊的灯箱坏了,滋滋响着,映出墙上斑驳的小广告。最底下那行字让我停住了脚步:“陪伴服务,温暖心灵,300元起”。
说实话,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。叁百块钱,还不够买条像样的烟。这价钱标得,让人说不上来是心酸还是别的什么。
正看着呢,发廊里走出个姑娘。也就二十出头,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裤。“看什么看?”她语气挺冲,手里攥着个旧手机。
我指指那个广告。她愣了下,突然笑了:“你以为是什么?陪老人聊天的,一小时五十。”
这话让我脸上发烫。
她点了支烟,说附近独居老人多,年轻人都在外打工。“张奶奶每周叁让我去,就为有人说说话。她总念叨,现在这安顺附近300块钱的爱情都有人信,却没人愿意陪自己妈吃顿饭。”
我站在那儿,巷子风吹得人发冷。
周叁下午的张奶奶家
后来我真去见了张奶奶。周叁下午,她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,茶几上摆着水果瓜子。
“小李那丫头,”张奶奶抓了把瓜子给我,“第一次来的时候,说收费五十。我说我给她叁百,让她每周都来。”老人笑了笑,眼角的皱纹堆在一起,“她不肯多要,说这是规矩。”
屋里挂着全家福,儿子在深圳,几年没回来了。“他现在给我打钱,一打就是五千。可我要那么多钱干啥?”张奶奶摸着照片,“就想有人听我说说话。小李那姑娘,陪我聊四回,才二百块钱。这叁百块花得,比什么都值。”
窗外有摩托车驶过,轰隆隆的。老人望着外面,好一会儿没说话。
我突然明白了点什么。这安顺300元情感故事,压根不是我想的那种。有人花钱买陪伴,有人用心换温暖,就这么简单。
另一个叁百块
小李后来告诉我,她靠这个付完了夜大的学费。“没张奶奶那叁百块,我可能早撑不住了。”她说这话时,正在给老人读儿子寄来的信——张奶奶眼睛不好,看不清小字。
“...妈,这边一切都好,年底争取回去...”小李念得很慢,张奶奶闭着眼睛听,嘴角带着笑。
说实话,我心里某个地方被触动了。在这个什么都讲钱的时代,安顺附近300块钱的爱情成了街头巷尾的暧昧话题。可真正发生在小巷深处的,却是这样干净的故事。
临走时,张奶奶非要塞给我个苹果。“拿着,甜着呢。”她的手很瘦,但很暖和。
我拿着苹果走在巷子里,那个坏了的灯箱已经修好了。粉红色的光打在地上,这次看起来,好像没那么扎眼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