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门附近一百元叁小时,相近价位叁小时服务
前几天和几个老哥喝酒,有人提起玉门附近有个挺特别的消费现象——一百块钱能包叁个小时服务。这话一出口,桌上顿时热闹起来,大伙儿都好奇这到底是个什么路子。
街头巷尾的真实见闻
我特意去那边转悠了两天,发现这一带确实有不少挂着“叁小时服务”招牌的店面。有家修脚店老板和我聊起来:“现在生意难做,大家都图实惠。叁个小时足够做个全身按摩再加个拔罐,客人觉得划算,我们也能薄利多销。”他店里用的中药泡脚包都是本地药材,成本压得低,这才做得了这个价钱。
隔壁理发店的老师傅接过话茬:“我这理发加刮脸一套下来,差不多也就这个价。老主顾都知道,要是办个卡还能再便宜点。”老师傅说话时手里的推剪没停,咔嚓咔嚓地给客人修剪头发,那手法一看就是二叁十年的功夫。
走着走着,又看见几家洗车行也挂着“精洗叁小时”的牌子。伙计正卖力地擦着轮胎,见我驻足便招呼道:“里外都给弄得干干净净,连发动机舱都给您擦拭一遍,这个价在别处可找不着。”
老百姓的实惠选择
和几个常来消费的街坊聊了聊,发现他们看中的就是实在。住在隔壁小区的张大爷每周都来修脚:“孩子们不在身边,自己又弯不下腰。这叁小时服务刚好,老师傅修得仔细,还能躺着歇会儿。”他边说边摸着刚修完的脚,满意地直点头。
开出租的李师傅是洗车行的常客:“跑车的人最知道,里外彻底清洗一次能管半个月。要是随便冲一下,没两天又脏了。”他站在刚洗完的车旁边,用手指抹了下车窗边框,果然一尘不染。
这些店面大多开在居民区周边,做的都是熟客生意。老板们说,现在网购冲击大,实体店要想生存,就得在服务上下功夫。叁个小时的服务时长,既能让客人充分放松,又保证了服务质量。
经营之道的门道
和几家店主深聊后发现,他们能维持这个价位确实不容易。修脚店的王师傅算了笔账:“要是每天能接待十个客人,月收入就够支付房租和两个伙计的工资。关键是得让客人成为回头客。”
理发店的老师傅道出了另一层考量:“现在新开的发廊动不动就收七八十,咱们这些老手艺人不跟着降价,客源就都流失了。”他整理着工具台上的推子、剪刀,叹了口气,“不过再怎么难,这门手艺总得传下去。”
观察下来,这些提供叁小时服务的店家有个共同点:基本都是夫妻店或者老师傅带徒弟的小本经营,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。用的材料也多是本地货源,像洗车行用的就是本地产的洗车液,成本能省下叁成。
夜幕降临时,我又路过那片街区。几家店的灯还亮着,能看见里面忙碌的身影。这种贴近百姓生活的服务模式,或许正是当下实体小店生存的一个出路。价格实惠,服务周到,时间充裕,这叁点说起来简单,做起来却要费不少心思。
回程的路上我在想,现在到处都在说消费升级,可对老百姓来说,实实在在的性价比才是硬道理。就像那位修脚老师傅说的:“我们不懂什么大道理,就知道把活儿干好,价钱定公道点,街坊邻居自然就会常来。”这话朴素,却在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