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定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,罗定学生叁小时通话五十元
那个深夜的电话
前几天刷朋友圈,看见老同学发了条动态,配文是“罗定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”。我当时就愣住了,这说的不就是我们那会儿的事吗?现在的孩子可能没法想象,在我们那个智能手机还没普及的年代,一通电话能有多重要。
记得初二那年,班里转来一个叫小静的女生。她爸妈在深圳打工,一年就回来两次。那时候长途电话费贵得吓人,小静总是掐着表打电话,超过叁分钟就急急忙忙挂断。直到有一天,她在学校小卖部发现了那种50块钱可以打3小时的长途电话卡。
“真的能打叁个小时?”小静攥着那张薄薄的卡片,手都在发抖。老板点点头:“专门给学生准备的,不骗你。”
从那以后,每个星期五晚上,小静都会出现在小卖部的公用电话旁。她总是先插卡,深呼吸一下,然后才按下那串熟悉的号码。有时候说着说着就笑了,有时候又会偷偷抹眼泪。我们几个同学经常陪她去,就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安静地等着。
有次她妈妈在电话里教她做西红柿炒鸡蛋,小静一边听一边在本子上记:“先放油,等油热了再放鸡蛋……”那个周末,她真的在宿舍用小电锅做了这道菜,虽然有点糊,但我们都说好吃。
其实像小静这样的留守学生在罗定挺多的。那时候还没有微信视频,也没有现在这么多零花钱。能花50块钱和爸妈好好说会儿话,对很多孩子来说就是最幸福的事。我记得班里还有个男生,每次考试考好了,他爸爸就会主动打过来,那也是用那种电话卡。
后来我们都长大了,有了手机,视频通话随心所欲。但小静说,她还是会想起那些在小卖部打电话的夜晚。她说有句话一直没告诉妈妈——其实很多时候,她并不是真的有什么重要的事要说,就是想听听电话那头翻炒菜的声音,电视机的声音,还有妈妈偶尔咳嗽的声音。这些声音让她觉得,自己好像就坐在家里的沙发上。
现在偶尔回罗定,发现那家小卖部早就拆了。街上走的初中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,他们大概很难理解为什么要专门买张卡来打电话。但那段对于“罗定学生叁小时通话五十元”的记忆,却永远留在了我们这代人的心里。
时代变了,联系方式变了,可孩子想念父母的心情从来没变过。有时候我在想,要是那时候就有视频通话该多好,小静就能看见妈妈教她做菜时的表情了。不过也许正是这种遗憾,才让那些夜晚的通话显得格外珍贵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