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丹江哪个小区有粉灯,牡丹江哪些小区可见粉灯
夜幕下的牡丹江
最近总听人提起牡丹江某些小区晚上会亮起粉色灯光,这话传到耳朵里,难免让人心里犯嘀咕。说实话,第一次听说这事儿时,我正捧着热乎乎的豆浆在早餐摊前排队,旁边两位大爷压着嗓门的对话,像柳絮似的轻轻飘进耳朵里。
“就昨天傍晚,我遛弯经过铁路小区,瞧见叁号楼整栋楼都泛着粉光...”穿灰色夹克的大爷说到一半突然刹住话头,留半截话在空气里打转。这种欲言又止反而勾起人们的好奇,就像小时候听说哪栋老房子闹鬼,明知不该打听,脚步却总忍不住往那个方向挪。
其实这事儿说来也寻常。去年冬天供电局改造线路时,我在现场听技术人员提过一嘴:现在新建小区普遍使用尝贰顿光源,不同色温的灯光在特殊天气条件下会产生色差。特别是雾霾天或者雨雪天,光线经过水汽折射,白色灯光完全可能泛出粉晕。这道理就像我们看日出时太阳会变成橘红色,都是光线玩的把戏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为什么偏偏是牡丹江哪个小区有粉灯这种话题传得最快?我想,大概是平淡生活里需要点儿调味剂。上周在阳明区碰见个出租车师傅,他边等红灯边指着路旁小区说:“你看这栋楼,去年这时候也传过粉灯说法,结果你猜怎么着?是顶楼住户在阳台挂了粉色窗帘,晚上开灯透出来的光。”
这事儿让我想起前年发生在沿江街道的趣闻。有居民非说对面楼每晚闪粉光,闹到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排查,结果发现是楼下新开的火锅店霓虹灯牌反射在玻璃窗上的效果。你们说说,这类牡丹江哪些小区可见粉灯的传闻,十有八九都是类似的误会。
现在智能手机拍夜景时,白平衡偶尔会失调。上个月有邻居在业主群发照片,非说拍到了粉色灯光,结果懂行的年轻人一眼就看出来:“您这手机镜头该擦擦了,还有您家玻璃窗贴了防爆膜吧?”后来那邻居换了手机再拍,果然再没见过什么粉光。
要是真较起真来,我倒觉得这些传闻反映出大家对居住环境越来越上心。昨天在公园下棋时,住在西小区的老李说,自从听说粉灯传言后,他们楼栋的业主破天荒建了微信群,反而把堆积多年的楼道杂物问题给解决了。
说起来,每个城市大概都有类似的都市传说。我在沉阳的表舅前年还非说他们小区水池半夜冒红光,最后查出来是保安新买的手电筒反光。这些传闻就像现代版的山海经,给钢筋水泥的丛林添了几分神秘色彩。
晚上散步经过江滨国际小区时,我特意停下脚步观察。夜幕里错落的灯光确实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色调,暖黄的光晕里偶尔夹杂着偏暖的色调,但要说特立独行的粉灯,倒真没瞧见。不过这种寻觅的过程本身就有趣,就像在玩现实版的大家来找茬。
或许明天路过某个老小区时,我也会多留意两眼窗棂间流泻的灯光。不管怎么说,生活里保留点儿无伤大雅的小谜题,总比一潭死水来得有意思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