陇南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高价通话事件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21:20:24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事儿说起来还真让人有点纳闷。一个初中生,打叁个小时电话居然花了八百块?我头回听说时,手机差点没拿稳。

小军是陇南某中学的初二学生,平时住校。那天他借用班主任手机给在外地打工的父亲打电话,从晚上七点一直打到十点。等到挂断时,话费余额显示的数字让班主任愣住了——整整八百元。这个数字对城里孩子可能不算什么,但在陇南山区,差不多是不少家庭半个月的收入。

电话那头的故事

为啥要打这么久?小军低着头说,妈妈身体不舒服却舍不得看病,爸爸在工地摔伤了手也不敢休息。每次通话都说“家里挺好,你好好读书”,可邻居悄悄告诉小军,家里已经欠了债。“我就想听他们说真话,”小军声音越来越小,“可他们总是报喜不报忧。”

这叁个小时里,父子俩第一次聊了这么多。爸爸终于承认手伤影响了工作,妈妈也坦白夜里总是咳嗽。说到动情处,两人在电话里都哭了。小军反复说“我不读书了,我去打工”,爸爸在电话那头急得直跺脚。

你知道吗?这种学生高价通话事件在农村家庭还挺常见的。父母外出打工,孩子成了留守儿童,唯一的联系就是那根电话线。可长途话费贵啊,谁舍得聊太久?结果越是省话费,彼此了解越少,偶尔一次长聊,反而成了又心疼又必要的花费。

班主任后来算了算,这叁小时按照普通资费确实要这么多。学校了解情况后,决定在办公室安装一部免费亲情电话,每周固定时间开放。第一个使用这部电话的,当然是小军。

现在小军家里情况好了些。村里帮小军妈妈安排了护林员的工作,爸爸也换了相对安全的工作岗位。虽然收入不高,但至少一家人能经常联系了。上周小军打电话时笑了,说他期末考试进了前十名。

这部免费电话现在成了学校里最热闹的地方。每到开放时间,孩子们排着队,等着向远方的父母汇报成绩、说说心事。有个小女孩每次通话末尾都会说“妈,我长大了也要当老师,这样就能天天陪着我的孩子”。

有时候我在想,那八百元话费看似浪费,却意外地打开了沟通的大门。如果没有这叁个小时的陇南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小军一家可能还在互相隐瞒着各自的困难。现在好了,虽然相隔千里,但心贴得更近了。

其实在不少农村学校,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。只是有的被发现了,有的还藏在那些深夜的通话记录里。每个超出预算的电话背后,都可能藏着一个想家的孩子,或者一对牵挂儿女的父母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