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源学院外援女,校园外援女生事件
这事儿说起来还挺让人纳闷的,前几天朋友圈突然被“河源学院外援女”这几个字刷屏了。我当时正刷着手机,看到这条消息手指头顿了一下,心想这又是什么情况?
仔细扒了扒才知道,原来是有学生在校外找了兼职,结果被人拍到在商场里做产物推广。照片里几个女生穿着印有商家濒辞驳辞的罢恤,正卖力地向顾客介绍商品。就这么件平常事,传到网上却完全变了味。
事情是怎么发酵的
最先是在校园论坛里,有人发了张模糊的照片,配文写着“震惊!河源学院女生竟在外做这种事”。这标题取得,让人不想歪都难。接着各种群聊里就开始疯传,说什么的都有。有人信誓旦旦地说亲眼见过,有人则愤愤不平地指责。最离谱的是,居然还有人编出了完整的故事细节,说得有鼻子有眼的。
我特意问了在河源学院读书的表妹。她在电话里哭笑不得:“就是我们系同学在做正经兼职啊,怎么传成这样了?”她说那几个女生都是家境一般的同学,想趁着周末赚点生活费,没想到会被说得这么难听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以前我们大学时也出过类似的情况。有个学长在酒吧驻唱,不知怎么就传成他在夜店当陪酒。谣言这东西,真是哪个学校都躲不过。
背后的声音
随着“校园外援女生事件”越闹越大,各种声音都冒出来了。学校官微下面堆满了评论,有要求严肃处理的,有力挺学生的,还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。教务处那边据说接到了不少家长的电话,都在问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安不安全。
其实这事儿最让人纳闷的是,为什么大学生做兼职会被用有色眼镜看待?我认识的一个河源学院大二学生小陈说:“我们班好多同学都在做家教、发传单,靠自己的劳动挣钱,这不丢人吧?”她说这次事件后,反而有更多同学开始光明正大地找兼职了,“凭什么要被指指点点的?”
不过话说回来,这次河源学院外援女风波倒是给所有人提了个醒。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随便一张照片、一段视频,都可能被解读出完全不同的意思。
据说学校正在考虑开设新媒体素养课,教学生怎么辨别网络信息。这个主意确实不错,毕竟现在谁都能在网上发言,但不是谁都懂得为自己的话负责。
这件事到现在还在继续发酵。最新消息是,最初造谣的那个账号已经被找到了,是个校外人员注册的小号。你说这人图什么呢?就为了博眼球?
那几个被卷进风波的女生现在已经恢复正常生活了。她们还在继续做着兼职,不同的是,这次身边多了很多理解和支持的声音。有时候想想,坏事未必不能变成好事,至少让更多人开始认真思考:我们该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大学生兼职这件事。
表妹昨天还跟我说,她们学校现在正组织学生讨论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问题。她说下次要是再遇到这种事,肯定第一时间站出来澄清,不能再让谣言随便伤害同学了。
说起来,每个学校可能都经历过类似的“外援女生事件”。关键不在于事情本身,而在于我们怎么看待它,怎么从中吸取教训。毕竟校园是学习的地方,包括学习如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