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化品茶上课群辩辩,从化茶艺学习交流群辩辩
最近有茶友问我,知不知道从化品茶上课群辩辩是做什么的?巧了,我还真了解一些。
说来也简单,这其实就是一群人因为喜欢喝茶聚到了一块儿。你别看现在想学点啥都能在网上找到视频,但茶这个东西啊,光看是学不会的。水温怎么控?茶叶怎么挑?这些门道,非得有人带着、和同好们一起琢磨才行。
不只是喝茶,更是一群人的温暖
我记得刚加入从化茶艺学习交流群辩辩那会儿,还是个只会用玻璃杯泡绿茶的新手。有一回,我兴冲冲买了些凤凰单丛,结果泡出来又苦又涩,完全不是别人说的那种“山韵蜜味”。我就在群里问了句,没想到一下午收到好几十条回复。有位老茶客私聊我,让我拍张茶叶舒展后的叶底给他看,一看就说:“水太烫啦,这茶娇贵,得晾一晾再冲。”就这么一点拨,第二泡的味道立刻不一样了。这种毫无保留的分享,在外面真的很难得。
群里聊的内容也特别生活化。今天谁淘到了一款不错的英红九号,明天谁家的紫砂壶养得润了,拍个照片上来“炫耀”一下。有时候甚至不聊茶,就说说从化本地的天气,周末去哪座茶山走走。这种感觉,就像街坊邻居串门,随手抓把瓜子就能聊上半天,特别亲切。
所以你看,这个群组的存在,它解决的不仅仅是怎么泡茶的技术问题。它更像一个纽带,把散落在从化各处,甚至更远地方的爱茶之人,轻轻地联系在了一起。让一个原本可能很个人、很安静的爱好,变得热闹起来,有了温度。
从“看热闹”到“懂门道”
那么,进了群该怎么学呢?我的经验是,别急着当“学霸”。群里偶尔会有人组织线下的小型茶会,就在从化的某家茶馆或者谁的家里。这种场合千万别错过。你会在那儿看到,主持茶席的人怎么温壶、置茶、注水、分茶,那一整套流畅又安稳的动作,本身就是一种享受。看得多了,手上自然就有了感觉。
我自己就经历过这么一个阶段。以前觉得喝茶嘛,不就是水加叶子?后来在群里耳濡目染,又参加了几次活动,才慢慢明白了什么叫“茶汤的厚度”,什么叫“回甘的层次”。这可不是故弄玄虚,而是真切的口腔感受。现在,我偶尔也能为家人和朋友泡上一壶像样的茶了,看到他们喝下去时舒展的眉头,心里那份成就感,别提多满足了。
如果你也对茶感兴趣,不妨也去找找看这样的从化品茶上课群辩辩。它不是什么高深的学术殿堂,更像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共享客厅。在这里,每个人既是学生,也是老师。一杯清茶,叁五好友,时光就在这氤氲的茶香里,慢了下来,暖了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