珲春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火车站旁的小街景
珲春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我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。说实在的,第一次路过时根本没留意——它实在是太不起眼了,夹在两栋旧楼中间,宽度刚够叁个人并排走。
可有些地方就像老茶壶,用久了才品出味道。那天我为了躲一场急雨,一头扎进巷口杂货店的屋檐下。老板娘正坐在马扎上剥豆角,头也不抬地说了句:“站着多累,店里有板凳。”就这一句话,让我突然觉得,这条巷子和外面车水马龙的街道,完全是两个世界。
雨停后,我开始认真打量起这个地方。巷子两侧的墙面斑斑驳驳,有些地方露出了红砖,爬山虎倒是长得欢实。晾衣绳从这边窗户拉到那边阳台,挂着的衬衫还在滴水。二楼传来炒菜的滋啦声,紧接着是葱花的香味,那叫一个馋人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再往里走,发现这儿简直是个小江湖。修鞋的老王在这干了二十年,手艺人就是不一般,我那双磨偏后跟的皮鞋,他叁下两下就给弄平整了。隔壁理发店只收十五块钱,老师傅边剪头边和客人唠家常,说什么“你儿子考上大学了?真好,我家那个还在家里蹲呢”。
最绝的是那家烤冷面摊子,下午四点准时出摊。大姐动作麻利,打蛋、刷酱、撒葱花,最后装纸碗递给你,全程不超过两分钟。她说在这摆了八年摊,看着好多学生从初中吃到高中毕业。“现在都上大学啦,放假回来还特意来我这儿吃一份。”说着,她脸上露出那种特别满足的笑。
火车站旁的小街景就是这样,没什么高大上的东西,却处处透着生活的扎实。快递小哥把电动车停在巷口,一路小跑着送件;放学的小孩背着书包买根烤肠,吃得满嘴是油;下班的大妈拎着菜,边走边和邻居抱怨菜价又涨了。这些零零碎碎的片段,拼出了这条巷子的全貌。
有时候我会想,为什么这么喜欢往这儿跑。后来琢磨明白了,在这儿能喘口气。不用想着碍笔滨,不用赶时间,巷子里的节奏完全是另一套。老王修鞋慢工出细活,烤冷面大姐记得每个老客的口味,连那只总在杂货店门口打盹的橘猫,都活得特别从容。
上个月听说这片可能要拆迁,心里咯噔一下。再去巷子里,修鞋的老王说:“拆不了这么快,真拆了,我就去旁边小区租个车库继续干。”烤冷面大姐更乐观:“到哪儿不是做买卖?就是换个地方呗。”他们这话让我突然意识到,这条巷子的灵魂不在那些旧房子,而在这些人,这些日子。
现在我还是经常穿过珲春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不过不再匆匆忙忙了。会和老王打个招呼,买份烤冷面,在杂货店买瓶水。这条巷子就像城市的一道褶皱,把最真实的生活悄悄藏了起来。而那些看似普通的火车站旁的小街景,恰恰成了这座城市最有人情味的风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