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乐各区品茶工作室,新乐茶艺休闲空间
最近路过新乐市区,发现街上多了不少品茶的去处,尤其是那些藏在社区角落的小馆子,总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。这不,周末闲着没事,我特意挑了两家不同类型的茶空间转了转,倒是品出了些有意思的门道。
先说新乐各区品茶工作室吧。这种地方通常不大,装修也简单,但特别接地气。推门进去就能看见店主正在茶台前忙活,手边摆着五六个白瓷盖碗。有位大姐边烫杯子边跟我唠嗑:"咱们这儿不像大茶馆讲究排场,但茶叶都是跟着时令走的,春天有明前龙井,入冬就备着老白茶。"她拎起紫砂壶往闻香杯里注水,水声哗啦作响,蒸腾的热气里浮动着板栗香。
在茶香里找到自己的节奏
坐在原木茶席前,我发现来这儿的客人都不着急。隔壁桌的老先生每啜一口茶都要眯眼品半晌,偶尔和茶艺师交流两句水温。这种工作室最妙的是能按个人口味调整冲泡方式——上次我带朋友来,茶艺师发现他喜欢醇厚口感,特意把普洱多闷了二十秒。朋友后来总念叨,说这杯茶让他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炭火茶炉。
转过街角走进新乐茶艺休闲空间,又是另一番光景。这里空间开阔,竹帘半卷,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青石地板上画出一道道斑马线。几个年轻人窝在懒人沙发里,面前摆着冷泡茶和手工饼干。穿亚麻长裙的茶艺师正在演示宋代点茶,茶筅击拂茶汤发出规律的沙沙声,像春蚕在啃食桑叶。
现代人总抱怨生活节奏太快,但在这些茶空间里,时间仿佛被拉长了。我常看见有人抱着笔记本在这工作整个下午,偶尔抬头看看窗外的香樟树。有次遇见个设计师,她说在这改稿时突然想通了个困扰叁天的布局问题——当时正喝着第二泡凤凰单丛,兰花香在舌尖化开的瞬间,灵感就来了。
这些地方最近还冒出些新花样。上周末在城东那家工作室参加了茶叶盲品活动,七八个陌生人围着长桌猜茶龄、猜产地,把正山小种认成金骏眉的姑娘笑得直拍大腿。而新区那家休闲空间更绝,把茶与本地文化揉在一块儿,清明前办过采茶体验,带着大家去郊外茶园亲手炒青,回来时每人袖口都沾着茶香。
其实不管是工作室还是休闲空间,最重要的还是那份人情味。记得有回去城南的工作室,正赶上暴雨,檐下避雨的行人都被请进来喝姜茶。店主翻出收着的陈皮给大家暖身子,一屋子陌生人就着雨声聊茶叶收藏,临走时互相加微信约下次茶会。这种暖意,比什么名贵茶叶都来得珍贵。
现在城里人总寻找能安心的地方,这些茶空间恰好成了现代生活的透气孔。你说它卖的是茶吗?是,也不全是。更多时候,我们在这里用一盏茶的时间,把自己从忙碌中打捞出来,重新找回生活该有的温度。下次若路过新乐,不妨也找家合眼缘的进去坐坐,说不定你也会遇见那杯刚好等你来的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