盖州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车站旁的小巷风貌
说起盖州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每次路过总忍不住多看两眼。那排红砖老房墙上爬着凌霄花,夏天开花时像给巷子镶了道金边。巷口修车铺的王师傅常在树荫下摆弄自行车,手摇井边总搁着半盆清水。
巷子深处有家开了叁十年的豆浆铺,凌晨四点就飘起豆香。老板娘系着洗发白的蓝布围裙,用厚陶碗盛豆浆。很多赶早班车的人会绕过来,站在柜台前仰头喝完,碗底搁两枚硬币。这种老味道现在可不多见了。
车站旁的小巷风貌
午后阳光斜照进窄巷,能看清木门板上岁月磨出的纹路。二楼晾衣绳挂着衬衫,随风轻摆像在打招呼。杂货店窗台上放着半导体收音机,咿呀放着评戏,声音混着煎饼果子的香气飘出很远。
我在巷尾遇见摇蒲扇的李大爷,他说话带着海蛎子味的方言:“这巷子比车站还大叁岁哩。”原来当年建站时,工人就在这里租房子住。他指着墙角模糊的粉笔字说那是旧时货栈的记号,现在只剩几只野猫在货箱上打盹。
傍晚时分,巷口渐渐热闹起来。下班的人提着菜穿行,自行车铃叮当作响。水果摊亮起暖黄的灯,柚子堆成小山。刚出笼的包子冒着白气,有个穿校服的女孩站在蒸锅前背书,呵出的白雾和蒸汽融在一起。
暮色渐浓时,我注意到巷子与车站之间微妙的呼应。每当列车进站的汽笛传来,巷里的灯火就会轻轻晃动。像是两个老邻居在打招呼,一个说着远方的故事,一个应着家常的温暖。
路灯次第亮起,我在巷口回头望去。那些斑驳的砖墙、晾晒的衣物、飘散的食物香气,共同织成这张生活的网。或许正是这些寻常片段,让车站旁的小巷风貌始终带着让人安心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