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安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吉安大学城附近俗称炮楼
吉安大学城附近俗称炮楼,这个名字在学生中间传得很开,但真要问起来,好像又没人能说清具体是哪栋楼。我刚来读书的时候,也对这个称呼特别好奇。
记得有次和学长在食堂吃饭,我忍不住问他:“为什么大家都管那边叫炮楼啊?”学长端着餐盘笑起来,筷子往窗外指了指:“喏,就那边几栋圆筒形状的宿舍楼,窗户小小的,远看是不是像碉堡?”我顺着看过去,傍晚时分那些楼亮起灯,密密麻麻的窗口确实有点像军事设施。
其实这个称呼多少带着点学生式的调侃。那些楼的建筑风格比较老派,和现在新建的宿舍区比起来,外观确实厚重了些。不过住过的同学说,里面倒是挺宽敞的,就是夏天有点热。
说到这里,我想起大叁搬校区时的事。当时我们专业要从老校区搬到大学城,班长在群里发通知,特别提醒女生宿舍安排在“炮楼那边”。群里马上热闹起来,外地同学都好奇地问:“炮楼是什么地方?”本地的同学就开始解释,说就是那几栋圆筒楼,虽然外号不好听,但离教学楼最近,下楼买个早饭特别方便。
一个称呼背后的校园记忆
时间久了,我发现“炮楼”这个说法已经深深融入了校园生活。新生入学时,学长姐指路都会说:“图书馆就在炮楼后面”;外卖小哥送餐也会问:“是炮楼那边吗?”这个称呼莫名其妙就成了地标。
去年校庆,已经毕业的学姐回来看我们,聊起大学生活时突然问:“现在还有人管那儿叫炮楼吗?”我们点点头,她就笑了,说他们当年也这么叫。原来这个称呼已经传了这么多届学生。
有趣的是,学校官方似乎从不使用这个叫法。地图上标的是“芳华苑”,可学生们私下还是习惯说“炮楼”。有次听宿舍管理员大爷说,他刚来工作时听到学生说“炮楼”,还以为是哪里的违章建筑,后来才知道说的是自己管的这栋楼。
现在想想,这个看似随意的称呼,其实承载了很多届学生的共同记忆。就像每个学校都有这种只有自己人才懂的暗号,听到就会会心一笑。
去年冬天特别冷,炮楼那边的水管冻住了。同学们在群里互相提醒储水,有人开玩笑说:“炮楼要变身冰雪堡垒了。”虽然洗漱不方便,但大家反而因为这次小意外变得更熟络了,隔壁宿舍的同学会主动分水给我们。
说到底,这个称呼或许最初只是某个学生随口一说,但渐渐成了大家共同的校园记忆。每次听到新生也自然而然地用起这个说法,就觉得特别有意思——这大概就是校园文化的一种传承吧。
前几天路过那里,看见新入学的学弟学妹拖着行李箱入住。听见有个女生打电话说:“妈,我住炮楼这边,环境挺好的。”我在旁边忍不住笑了,看来这个特别的称呼还会继续流传下去。